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城市起源的认识,不准确的是______。
A.交换集市说
B.军事防御说
C.宗教中心说
D.文化复兴说
2、下列对城市特点的认识,不准确的是______。
A.聚集性
B.独立性
C.多样化
D.非农化
3、各国设市差异性较大,不属于划分标准的是______。
A.人口聚集规模标准
B.人口规模标准
C.服务设施情况标准
D.建筑景观标准
4、下列我国城乡发展现象的说法,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相对应的是______。
A.乡村工业化
B.乡村拟城化
C.城乡二元对立
D.半城镇化
5、下列不属于有形城镇化内涵的是______。
A.人口集中
B.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C.地域空间形态的变化
D.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6、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代表的是______的建筑形式。
A.古典时期
B.中世纪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绝对君权时期
7、下列属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组织机制的理论是______。
A.田园城市
B.级差地租
C.线型城市
D.同心圆
8、以下古代中国城市中,按照完全中轴线对称格局布置形式的是______。
A.汉长安城
B.吴建邺城
C.宋临安城
D.元大都城
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现代工业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B.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标志着城乡一体系统的形成
C.20世纪初的30余年,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较快时期
D.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因东部大量人口和经济设施的迁入而快速发展
10、下列关于企业集群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创新企业是形成企业集群的基本条件
B.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难以形成企业集群
C.企业在地方网络中密集交易、交流和互动是企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D.个性化需求、创造力替代区位,市场成为企业集聚的关键因素
11、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促进社会公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倡导性规划和公平规划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表达意愿的途径
B.创意鲜明和全面宏观的规划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C.使用者导向、问题导向的规划有助于实现公平发展的目标
D.规划师必须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具体行动的长期参与者
12、下列关于社区生活圈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准确的是______。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B.贯彻新发展理念
C.注意设施均质均好
D.强化系统治理
13、下列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B.完善市场主导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
C.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
D.大力推广节地模式
14、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需要融合的规划不包括______。
A.主体功能区规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土地利用规划
D.海洋功能规划
15、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涉及特殊情况的,须经规划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进行修改,这些特殊情况不包括______。
A.国家重大战略调整
B.重大项目建设
C.行政区划调整
D.产业结构调整
16、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重大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促进高质量发展
C.缔造高品质生活
D.促进国家法制体系现代化
17、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士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指南(试行)》,下列关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一般将累计水源涵养量最高的前50%区域,确定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
B.将坡度不小于15度,且植被覆盖度不小于60%的森林、灌丛和草地确定为本土保护极重要区
C.将土壤、沙砾含量不小于85%、大风天数不小于30天,植被覆盖度不小于15%的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确定为防风固沙极重要区
D.将重要野生的农作物,水产、畜牧等种质资源的主要天然分布区域确定为生物多样性维护极重要区
18、在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中,下列属于评估基本指标的是______。
A.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
B.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C.河湖水面率
D.防洪堤防达标率
19、不属于主体功能分区必备类型区的是______。
A.城市化发展区
B.农产品主产区
C.战略性矿产保障区
D.重点生态功能区
20、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下列属于约束性指标的是______。
A.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
B.中心城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
C.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D.中心城区体育用地面积
21、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下列不属于一级规划分区的是______。
A.生态控制区
B.乡村发展区
C.城镇弹性发展区
D.矿产能源发展区
22、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不属于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______。
A.生态控制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自然保护地体系
D.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
23、依据《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下列不纳入生态功能优势度评估体系的要素是______。
A.生态保护红线
B.自然保护地
C.生态脆弱性
D.生态保护重要性
24、依据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下列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确保县域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可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村庄建设边界
B.结合实际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导,尽快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
C.重点发展村庄可单独编制村庄规划,或多个村庄合并编制
D.城镇开发边界内及边界外已明确城镇化任务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编制
25、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下列不属于相同一级地类的是______。
A.水浇地
B.水田
C.园地
D.早地
26、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南(试行)》,下列关于规划分区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农田保护区指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要严格保护区域
B.城镇发展区是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
C.城镇发展区由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构成
D.生态控制区指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
27、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下列关于土地综合整治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确需要对少量破碎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调整的,按总体稳定、优化微调原则稳妥有序推进
B.已建高标准农田、有良好水利灌溉设施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已划入的,原则上不得调出
C.确需对生态保护红线用地边界进行调整的,在确保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不降低前提下,稳妥有序实施
D.原则上不得以土地综合整治名义调整城镇开发边界
28、下列设施用海空间属于交通运输用海区的是______。
A.渔港码头
B.军港码头
C.游艇码头
D.邮轮码头
29、下列关于带形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城市建成区轮廓长短轴比小于4:1
B.除主中心区外,往往需要形成分区中心
C.只有一个中心属于一元化结构
D.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主体团块和若干基本团块组成
30、下列关于不同地貌类型城市布局形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平原地区城市可以自由拓展,多呈分散式布局
B.丘陵山地城市依托地形,采用放射型布局
C.海边城市多呈狭长带布局
D.河网地区的城市,多采用集中式布局。
31、下列关于风向风速对城市用地布局影响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时,工业用地应放置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B.全年有两个盛行风向时,工业区与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C.静风占优势的城市居住用地可与工业用地穿插布局
D.有台风、季风风暴威胁的城市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宜顺应其盛行风向
32、下列关于城市仓储用地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小城市仓储用地宜分散布置
B.大城市仓储用地宜分散布置
C.占地大的仓储用地宜布置在城区
D.仓储用地布置宜靠近铁路、车站、公路或河流
33、下列关于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的骨架,主要服务城市长距离机动车交通出行
B.次干路联系主干路与支路,主要服务城市中距离交通出行
C.支路在城市形成完整的路网,主要服务短距离交通出行
D.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需要合理的级配和结构
34、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满足私人小汽车出行需求
B.优化发展各类共享交通模式
C.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D.强化公共交通对城市功能提升的引导作用
35、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工业区道路围合的街区尺度相对较大
B.商业区道路围合的街区尺度相对较小
C.次干路和支路路网密度与城市规模关系大
D.快速路和主干路路网密度与城市规模关系小
36、下列关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宜设置专用公共交通路权
B.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一般在城区内均衡设置
C.城市快速公共汽电车交通停车场宜设置在线路起终点附近
D.城市轨道交通起终点站宜设置在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
37、下列关于城市用地与交通系统规划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推动人、城、产、交通一体化发展
B.鼓励公交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
C.强化机动车交通对城市空间优化的引导作用
D.增强区域、市域、城乡交通服务
38、下列关于打造绿色安全慢行系统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环境治理
B.构建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系统
C.加快实施机非分离,减少混合交通
D.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机动车行车环境整治
39、下列关于城市客运枢纽规划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应方便连接对外交通联系通道
B.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应设置城市公共交通衔接设施
C.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宜设置社会机动车立体停车设施
D.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宜与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合并设置
40、下列属于防洪体系中工程措施的是______。
A.水库调洪
B.泥石流防治
C.行洪通道维护
D.蓄滞洪区管理
41、下列关于水源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城市规划水源和备用水源都应划定水源保护区
B.采用暗渠输水的供水工程应在其两侧一定范围划定水源保护区
C.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含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
D.对滨海城市的地下水源,应采取限制隔离等措施,防止海水入侵
42、燃气管道埋设覆土厚度为0.5米时,下列适用的情形是______。
A.埋设在水田下
B.埋设在机动车道下
C.埋设在非机动车道下
D.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达到的地方
43、下列关于生活垃圾收集点布局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封闭式住宅小区应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
B.新建住宅小区应设置装修垃圾收集点
C.城市高层写字楼应指定大件垃圾投放场所
D.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应按行政村设置
44、依据《防洪法》,下列不属于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A.确定河湖水系的位置和容量
B.确定防洪对象、治理目标和任务
C.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D.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
45、下列关于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控制汽车加油站的规模和布局
B.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或设施安全距离,应控制在其总用地范围内
C.城市地下空间应严格限制建设规模,避免大面积相互贯通连接
D.特级消防站的辖区面积应大于普通消防站的辖区面积
46、下列关于供热管网布置形式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蒸汽管网应采用枝状管网布置
B.蒸汽管网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
C.热水管网应连接成环状管网
D.热水管网应采用地下敷设
47、下列关于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当中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公众时代记忆
B.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C.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建筑等,符合时代生产生活需要
D.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推动城乡振兴
48、下列关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优化全域空间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以城镇空间为主,对优化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提出框架性导控建议
B.梳理并制定适用于全域尺度开放空间,结合形态与功能对结构性绿地、水体等提出布局建议
C.提出大尺度开放空间的导控要求,组织有序、结构清晰、功能完善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
D.总结市县域整体特色风貌,提出需重点保护的特色空间特色要素及其框架性导控要求
49、下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内建构筑物保护利用要求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核心保护物范围内新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历史风貌协调
B.街区内建筑物的使用应根据居民当代生活需要改善内部设施,确保安全合理利用
C.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肌理等应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风貌协调
D.历史建筑设置户外广告应不破坏建筑外观和景观环境
50、下列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各类保护界限划定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应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可根据保护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
B.对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方法确定保护范围界限
C.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界限。应以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界限为基本依据
D.历史文化名城内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为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
5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总用地面积不应小于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总用地面积的______。
A.60%
B.65%
C.70%
D.75%
52、下列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体保护策略和规划措施,不准确的是______。
A.协调新镇区与老镇区、新村与老村的发展关系
B.对常规消防车辆无法通行的街巷提出具体的改扩建措施
C.应对布置在保护范围内的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提出迁移方案
D.应对保护范围内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提出具体治理措施
53、依据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列片区中,不属于城市更新中改造提升存量片区的是______。
A.城中村
B.旧城镇
C.老旧小区
D.老旧厂区
54、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属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更新工作内容的是______。
A.明确重点推进的更新区域和重大更新项目
B.对更新对象组合采用保护传承整治改善、改造提升、再开发和微改造等更新方式
C.确定更新实施单元的主导功能
D.应用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城市空间场所品质
55、依据《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下列不属于“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屏障群保护修复格局中“三区”的是______。
A.黄河重点生态区
B.长江重点生态区
C.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D.北方防沙生态屏障区
56、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将城市更新要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拟定近期城市更新任务清单,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近期行动计划
B.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是实施整治更新的法定依据
C.更新实施单元详细规划是更新规划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
D.将有关城市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
57、下列关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近期行动计划重点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划分详细规划单元,加强对详细规划的指引和传导
B.编制重大项目清单,提出规划实施的支撑政策
C.建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机制
D.落实和细化主体功能区等政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规划实施政策措施
58、下列关于提高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以国土调查、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等法定数据为基础
B.加强人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生态、景观资源等方面调查
C.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深化规划地块的体检评估
D.找准空间治理问题短板,明确功能完善和空间优化的方向
59、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城市四线等各类底线边界及管控要求
B.具体落实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广场等配置要求
C.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可对特别用途区与弹性发展区管控要求进行调整,纳入详细规划一并报批
D.可结合地形地貌、用地勘界、产权边界等精度差异问题,对城镇开发边界和城市控制线进行必要修正
60、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地块控制指标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配建为刚性控制内容
B.工业用地绿地率采用上限控制
C.有特殊要求的用地,可同时规定上限和下限
D.工业用地建筑高度应考虑相关工艺要求综合确定
61、依据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下列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保障性住房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涉及变更土地用途的,需补缴土地价款
B.支持利用闲置低效工业、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
C.保障性住房应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
D.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应与保障性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
62、依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下列关于社区生活圈服务要素差异性配置的原则,不准确的是______。
A.尊重地区发展差异
B.应对户籍人口需求
C.适应建设用地条件
D.符合地方环境特点
63、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的平均层数是指______。
A.所有住宅的层数与住宅幢数的比值
B.中高层与多层住宅的层数与住宅幢数的比值
C.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的比值
D.中高层与多层住宅的建筑总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
64、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下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列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
B.从农村基层治理入手
C.从乡村产业发展入手
D.从乡村文化传承入手
65、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下列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严禁买卖农村宅基地
B.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
C.禁止违背村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
D.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66、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下列关于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农房建设要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
B.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
C.以用于自住的村民自建房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D.以农村房屋及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67、依据《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下列关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都市圈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市为核心,以一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本范围
B.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不属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C.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应以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同城化为目标
D.应提出对重要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协同保护利用要求
68、下列关于流域型国土空间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应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发展
B.应完善流域资源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C.应统筹划定“三区三线”
D.应将上下游、干支流、水上岸上、点源面源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治理
69、下列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最具操作性的规划
B.应划定本级审批发证矿业权的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
C.科学提出各类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矿山数量控制要求
D.明确本区域内绿色矿山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
70、依据《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不属于“三区四带”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中东北森林带区域的保护修复主攻方向是______。
A.强化重点区域沼泽湿地保护管理
B.保障森林带生态安全
C.强化候鸟迁徙停歇地、繁殖地保护管理
D.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71、依据《城市绿地规划标准》,下列有关专类公园选址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植物园应选址在水源充足、土质良好的区域,宜有丰富的现状植被和地形地貌
B.野生动物园应选址在河流下游和下风向的城市近郊区域
C.体育健身公园应选在临近城市居住区的区域
D.儿童公园应选址在地势较平坦、安静、避开污染源、与居住区交通联系便捷的区域
72、下列不属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优先布局的设施是______。
A.地下交通设施
B.地下防灾设施
C.地下市政公用设施
D.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
73、下列关于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城市设计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
B.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形态上具有连续性
C.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在于保证最好的建筑设计和形体空间质量
D.城市设计最终可以归结为建筑形体设计
74、依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有效的环境意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是______。
A.可选性,连续性,多样性
B.个性,结构,意义
C.必要性,活动性,可选性
D.图底,场所,链接
75、对城市色彩具有决定影响的是______。
A.城市性质
B.城市规模
C.城市经济结构
D.城市地域属性
76、依据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管理的通知试行,关于生态保护红线调整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______。
A.未经批准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擅自调整
B.已依法设立的探矿权拟转采矿权的,可按相关程序对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
C.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5年评估的情况,可按相关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对生态保护红线作相应调整
D.自然保护地边界发生调整的,可按相关程序对生态保护红线做相应调整
77、依据关于加强和规范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不准确的是______。
A.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开展各类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统一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B.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是实施城乡发展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活动和核发规划许可证的法定依据
C.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不得违反上位总体规划的底线管控要求和强制性内容
D.第一法批准的详细规划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
78、依据国土空间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基本指标内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全域范围内城镇住房总建筑面积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的比值
B.消防救援5分钟可达覆盖率为全域范围内消防站5分钟车行范围覆盖面积占全城总面积的比例
C.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全域范围内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D.每天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为全域范围内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
79、依据城区范围确定规程,下列关于确定城区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城区最小统计单元为街道办事处(镇)所辖区域
B.先明确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再依次确定城区初始范围、城区范围
C.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包括矢量数据统计数据和其他相关材料
D.充分应用相关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数据
80、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下列关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建设任务由业务联动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两个层面的工作构成
B.应严格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C.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工作基础,不另建平台系统
D.不改变国土空间规划监管职责与工作分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81、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其子系统有______。
A.经济运行子系统
B.政治社会子系统
C.空间环境子系统
D.自然资源子系统
E.要素流动子系统
82、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有______。
A.农业剩余贡献
B.工业化推进
C.资源保护利用
D.比较利益驱动
E.市场机制导向
83、下列属于格迪斯规划学说观点的是______。
A.把地域环境和局限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研究基础
B.把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均应以城市交通问题为前提
C.规划应包括若干城市及其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区域
D.把大城市区域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集中点
E.先诊断后治疗的城市规划工作方法
84、新中国成立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有______。
A.整治城市环境,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居住环境条件
B.整修道路,增设城市公共交通和给排水设施
C.颁布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D.决定要制定城市远景的总体规划
E.建立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城市的统一管理
85、下列关于新时代国土空间优化方向正确的是______。
A.布局的多中心、网络化
B.结构的群落式、圈层化
C.城市的复合化、社区化
D.品质的高端化、精品化
E.特色的地域化、个性化
86、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属于规划成果图的有______。
A.农产品主产区格局优化图
B.产业布局规划图
C.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D.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图
E.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图
87、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主要任务,正确的有______。
A.明确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战略目标
B.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方案
C.提出保障和支撑省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
D.明确省域内国家遗产保护的空间框架
E.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88、根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海洋空间规划分区有______。
A.生态保护区
B.生态控制区
C.城镇发展区
D.海洋发展区
E.矿产能源发展区
89、下列关于居住用地规划布局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为若干居住区,分级组织满足居民需求
B.相比商业服务业一般居住用地的地租承载能力较高
C.一般大城市的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比重略小于小城市
D.在丘陵地区居住用地宜选择在向阳通风坡面
E.居住用地选择应协调功能关系,减少出行的距离与时间
90、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正确的有______。
A.主干路以提高机动化交通运行效率为原则
B.次干路应相互连通
C.支路兼顾通过性交通
D.保障支路密度,在不同城市功能区基本相同
E.城市土地使用高强度地区应加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网络
91、下列关于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便捷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逐步开放老城区封闭大院的内部道路
B.打通城市中的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
C.构建智能化交通体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D.增加快速路、主干路的密度提高速达性
E.优先提高道路红线内公共交通空间比重
92、地震衍生的次生灾害包括______。
A.海啸
B.风灾
C.火灾
D.爆炸
E.滑坡
93、下列应划入城市黄线范围的有______。
A.高压线走廊
B.微波通道
C.热力走廊
D.城市轨道车辆段
E.机场净空区
94、我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
A.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B.保持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态安全屏障
D.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源
E.保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
95、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建议,下列关于整合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
B.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
C.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确定为国家公园
D.其他各类自然公园保护地的整合应以规模优先为原则
E.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保护机构
96、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优化生产,生活,生态格局
B.以行政村为基本实施单元
C.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
D.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
E.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97、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单元划分应依据各级行政管理边界,不得突破县(区)、开发区边界
B.跨城镇开发边界的街道(镇)应依据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规模及主导功能与相邻单元合并
C.面积较小、分布零散的弹性发展区,可纳入相应的集中建设区单元
D.风景名胜区、历史城区等特定地域空间可结合相应范围单独划分单元
E.单元划分应确保范围不重叠且无缝衔接
98、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下列属于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的有______。
A.托儿所
B.幼儿园
C.社区服务站
D.社区卫生服务站
E.老年人活动中心
99、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下列属于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层面城市设计内容和要求的有______。
A.统筹整体空间格局,强化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全域全要素统筹
B.确立城市空间特色,对城市特色空间提出结构性导控要求
C.提出空间秩序的框架,对城市高度、街区尺度、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等内容进行有序组织
D.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特色风貌等因素,划定城市设计一般控制区和重点控制区
E.优化片区公共空间系统,明确广场、公园滨水空间等重要开放空间的位置,范围和设计要求
100、依据《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增加土地配置方式的主要政策措施有______。
A.盘活利用存量低效土地
B.规范土地复合利用
C.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D.促进市场供需对接
E.加强规划实施评估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