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 军队文职 >

2024军队文职真题及答案解析-教育学

 2025-11-03 10:27:49   爱真题   866 

一、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______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A.为党育人

B.为国育才

C.立德树人

D.培根铸魂

2、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______。

A.评价内容不同

B.评价主体不同

C.评价目的不同

D.评价方法不同

3、隋朝开创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代王朝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一直到1905年被废除,历时长达______。

A.一千五百多年

B.一千三百多年

C.八百年

D.五百年

4、教材是教学活动的______,是借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完成的。

A.媒介

B.依托

C.客体

D.主体

5、“苏格拉底方法”中的______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A.定义

B.归纳

C.助产术

D.讥讽

6、始创于东汉的______,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太学

B.郡国学

C.鸿都门学

D.稷下学宫

7、著名的卡特尔个性研究是通过收集所有描述人格的形容词,用______方法测定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A.标准分数分析

B.模糊聚类分析

C.元分析

D.因素分析

8、从整体上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______的集合。

A.专业理想

B.专业能力

C.专业自我

D.专业动机

9、20世纪20年代主持“活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______。

A.陶行知

B.晏阳初

C.陈鹤琴

D.梁漱溟

10、“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人格的______。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整体性

11、安德森着重研究了现代有关认知技能的迁移问题,提出了迁移的______。

A.产生式理论

B.符号图式理论

C.结构匹配理论

D.情境性理论

12、教育的本质所要回答的是______。

A.教育的对象是谁

B.教育的方法是什么

C.教育要解决什么问题

D.教育究竟是什么

1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A.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14、二战后,美国颁布的______肯定了六三三学制的地位。

A.《国防教育法》

B.《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C.《史密斯-休斯法案》

D.《中小学教育法》

15、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______。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6、因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的最高荣誉是______。

A.全国优秀教师

B.共和国勋章

C.五一劳动奖章

D.七一勋章

17、伴随封建庄园经济的退场、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人从“使用工具”变成了“服侍机器”。为避免人被机器奴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实施______。

A.全面发展的教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学校初等和高等教育

18、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______。

A.军事训练

B.科技教育

C.政治教育

D.艺术教育

19、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是由______决定的。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0、施瓦茨和伯科威茨等人认为,对于利他行为存在着三种规范:一是社会责任规范;二是______;三是社会公平规范。

A.理想规范

B.回报规范

C.现实规范

D.优先价值规范

21、______的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

A.布卢姆

B.加涅

C.梅瑞尔

D.霍恩斯坦

22、实验处理是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______的变化。

A.实验组

B.控制组

C.自变量

D.因变量

23、人类获得的各种知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类心理的______分不开的。

A.存在和发展

B.产生和发展

C.认知和意识

D.思维和动机

24、波兰尼著名命题“我们知道的知识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其中的知识指的是______知识。

A.条件性

B.程序性

C.隐性

D.陈述性

25、______规定我国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稳定实现“两个增长”。

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6、在科学分类中,心理学属于______。

A.自然科学

B.中间科学

C.社会科学

D.人文科学

27、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合住地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方法是______。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28、下列体育项目属于开式运动技能的是______。

A.跳水

B.自由体操

C.篮球

D.舞蹈

2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______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A.建设教育强国

B.建设经济强国

C.建设科技强国

D.建设军事强国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出自______。

A.《论语》

B.《庄子》

C.《左传》

D.《道德经》

31、伦理准则属于______。

A.道德规范

B.思想规范

C.生活规范

D.法律规范

32、西周无论是国学还是乡学,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均以______为基础学科。

A.诗书

B.春秋

C.射御

D.六艺

3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崇尚的理念符合______时期教育的特征。

A.当代社会

B.封建社会

C.近代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4、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洋务学堂30余所,其中______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学校。

A.京师同文馆

B.福建船政学堂

C.天津武备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35、美国学者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被称为______。

A.指导性教学

B.情景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激励启发性教学

3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的______。

A.《师说》

B.《进学解》

C.《原道》

D.《原性》

37、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______。

A.教育论文集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专著

38、阅读理解是在视觉输入的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根据加工的水平,阅读理解可以分为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______。

A.段落理解

B.章节理解

C.全篇理解

D.篇章理解

39、______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先秦儒家的教育教学思想精华,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

A.《尚书》

B.《孟子》

C.《荀子》

D.《学记》

40、隋文帝时提倡学校教育,为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了______,内设祭酒一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设置专门教育行政长官的开始。

A.国子学

B.国子寺

C.国子监

D.太学

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______。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论衡》

42、涂尔干认为,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这一论断正确地指出了______。

A.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

B.教育具有社会性

C.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作

D.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43、从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看,“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是从______。

A.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B.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提出的问题

C.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的问题

D.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44、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动机水平越强,问题解决效率越好

B.动机水平越弱,问题解决效率越好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45、人们既能够专注于某件事不被干扰,也会被突然大声呼喊吸引注意力。上述两种情景对应的注意分别是______。

A.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4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______的过程。

A.建立神经联系

B.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

C.顿悟

D.试错

4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坚持______,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A.知行合一

B.教学相长

C.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8、按照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划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比较研究”是______。

A.异类比较研究

B.同类比较研究

C.纵向比较研究

D.横向比较研究

49、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最重要的工作是______。

A.选题

B.制定课题计划

C.写出论证报告

D.文献检索

50、学绩测验就是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而编制学绩测验的核心是______。

A.命题

B.评分

C.选择类型

D.结果分析

二、系列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题1.5分,共30分。)

材料:

在课堂上,王老师提问:“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分析了同学们的观点并作了小结。

51、根据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上述对话中作出成熟反应的学生是______。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丁和戊

D.乙和戊

52、关于“体谅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采取有利于自己的立场

B.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C.把情感或情绪置于中心地位

D.偶有猜疑、敌意产生

53、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54、按照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对以上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表达最恰当的是______。

A.比较同一场景下不同主体的回应方式及其行为效果

B.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C.全面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人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D.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较成熟的心智技能

材料:

某学校开展了一项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将同一年级中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教学进度。实验班在常规教学方式基础上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对照班仍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55、该实验设计采用了______的类型。

A.单组前后测设计

B.不等控制组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所罗门四组设计

56、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A.常规的教学方式

B.统一的测试方法

C.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

D.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

57、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______。

A.在同一年级中整群抽取,不打破原有班集体活动

B.利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配

C.无法控制两组学生之前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历史影响

D.无关变量的影响大

58、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有______。

A.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B.题目、绪言、研究方法、总体和样本、研究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

C.题目、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等

D.题目、目的意义、研究假设、取样方法、实验类型、测量手段方法、结论等

材料:

在古代,个别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以及大工业对劳动者的需求,产生了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这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开始追求满足个性发展的要求,相继出现了“分组教学”“设计教学”“道尔顿制”等形式,体现了向个别教学回归的趋势。

59、上述材料中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作______。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60、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无关

B.个别教学不能兼顾不同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C.当今的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单一化方向发展

D.教学组织形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61、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与别称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分组教学——不分级制

B.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

C.道尔顿制——分级制

D.设计教学——不分级制

6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______。

A.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B.规划——期待——要求——行动

C.明了——联想——提示——巩固

D.规划——期待——实施——集中

材料:

10年来,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同,新课程也给学校地理教学带来了新气象。首先,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活动式教学正愈来愈多地为大家所采用。其次,课程标准确定了区域地理的“1-4-5-5”设计思路,即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4个地区(例如南亚地区)和5个国家”,从“我国范围内选择至少5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组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种课程设计思路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同。最后,新课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围绕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地理学习评价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评价机制正在形成,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改进。

6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微观背景是______。

A.政治民主化

B.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C.素质教育的实施

D.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64、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地理知识的______。

A.主要依据

B.主要材料

C.辅助读物

D.参考用书

65、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发展水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______。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66、地理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效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______。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材料:

两名学生一起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一学期后,他们都学会了运球、传球等技术动作。但学生甲认为足球训练很累,每天放学以后还要留下来跑步和做练习,不仅学习时间紧张,弄不好还会摔跤受伤。如果不是家长和教练督促,早就想离开社团。学生乙认为训练跑、跳很有趣,虽然辛苦,但是通过训练锻炼了身体,学习了本领,想要一直坚持下去。

67、材料中,两名学生对足球训练的反应说明______。

A.只要教练和家长坚持督促学生参加训练,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B.学生乙一定比学生甲足球踢得好

C.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D.教练的教学措施符合学生甲的身心发展水平

68、学生甲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_。

A.外部学习动机

B.内部学习动机

C.一般学习动机

D.直接性学习动机

69、两名学生学习的运球、传球不属于______。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开放型操作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70、学生甲在学生乙的榜样作用下,继续坚持训练,教练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教练的行为属于______。

A.消退

B.负强化

C.正强化

D.无强化

三、多项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恰当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71、下列属于行为决策理论观点的有______。

A.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

B.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

C.能够追求最优的方案

D.最优的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E.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

72、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______。

A.社会实践发展需要

B.学科建设需要

C.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

D.历史发展规律

E.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73、北洋政府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中国军校有______。

A.天津水师学堂

B.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C.云南讲武学校

D.黄埔军校

E.南苑航空学校

7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

A.麦克利兰

B.阿特金森

C.布鲁纳

D.斯金纳

E.默里

75、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新主题是人文主义教育。下列关于人文主义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提出培养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目标

B.智育主要内容是传授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作品

C.重视世俗道德品质的养成

D.以“发展个人的善思、善言和善行”为教育目的

E.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助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盛行

76、马克思认为:“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______。

A.不能将人的自然本性简单归结为一般动物性

B.人作为教育的对象仅具有自然属性

C.人作为动物中的一类,人性的本质即为自然属性

D.劳动是人与动物最终区别开来的确证

E.人在自然属性中融合着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77、学龄教育是指在学龄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包括______。

A.幼儿园教育

B.义务教育

C.高中阶段教育

D.高等教育

E.继续教育

78、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为主,萌芽于唐末,形成并兴盛于宋代。据史籍记载,北宋初年有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______等。

A.丽泽书院

B.石鼓书院

C.象山书院

D.茅山书院

E.应天府书院

79、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变革。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

B.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C.终身教育在学习方法上倡导自主学习

D.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E.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

80、关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练习包括有意义的重复和反馈

B.练习就是不断地重复

C.练习中存在高原现象

D.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快慢变化不大三种形式

E.练习次数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成正比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

  --   -- 下载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