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根据材料作答
(一)
一、案例分析题
材料:某厅召开扶贫工作队汇报会,很多同志反映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转隶,有25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亟需变动。
1.问题:领导要你牵头协调解决此事,请写出你的工作思路。(分条作答,100字,10分)
(二)
二、案例分析题
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既要培养敢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通过宣传教育,强化教育培训,搭建学习平台提高干部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
2.问题:你认为通过哪些举措可以提高干部专业能力(150字,12分)
二、公文写作。根据材料作答
(三)
三、公文写作
材料:
李夏,男,曾任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在抗台防台巡查中,突遇山体塌方失联,不幸遇难。李夏同志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安徽追授李夏“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里要组建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市开展宣讲,宣传学习李夏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3.问题:市领导要在报告团首次报告前,接见报告团成员,请写出领导谈话要点。(要求:分条作答,条理清晰,有针对性,150字,10分)
(四)
四、公文写作
材料1:
2018年11月,党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少偏远地区觉得力不从心,无处发力,但位于长江经济带神经末梢的浙南山区县景宁却主动作为,问海借力,搭上一体化这趟快车。2019年3月18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与上海静安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农业农村发展振兴等十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两地领导定期互访、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等制度。从此,山海携手,差异互补,共促发展。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后发地区的积极争取,山区小县的主动突破。事实证明,只要用心用力,便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景宁“勇闯上海滩”的故事,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示范。
①静安区是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景宁则是典型的山区和民族地区,两地差异明显。从景宁出发,车行近1000里路才能抵达上海。多少年来,景宁因区位条件不佳,发展相对滞后,但保留了极为可贵的畲族传统文化和纯净的生态环境。机会总是为有心人准备的。2018年,景宁一茶企老板将景宁惠明茶赠予上海静安寺,让静安寺对景宁惠明茶有了关注。静安寺还通过举办惠明茶会、惠明茶歌创作大赛等帮助惠明茶提升知名度。一次活动中,景宁县委主要负责人偶遇上海静安区委书记陆晓栋,主动介绍了景宁的情况,表达了牵手的愿望。凭着一面之交,景宁干部大胆到静安区“敲门”。“上海有什么、景宁缺什么”“景宁有什么、上海缺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和生态、民族两张金名片,景宁主要党政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上海,全面对接上海静安区先进产业、信息、智力等资源。“静景同音,安宁同义。我们还打起了‘感情牌’”景宁县委主要负责人说,门开了一条缝,要努力往里面挤,两地终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陆晓栋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景宁的诚意与勇气打动了静安。确实,放眼长三角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希望牵手大上海的地方不胜枚举。但静安最终选择景宁,就是看中了畲乡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和决心。
②如今,两地的互访已成常态。5月31日,景宁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访静安区,双方就两地全面合作推进事宜进行了交流。7月中旬,静安区委书记陆晓栋带队回访景宁,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协议的落实。8月22日,景宁53位正科级干部首次集体前往上海,接受能力素养提升培训……
材料2:
②景宁及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题联席会议机制,相关县领导先后10余次带队到上海开展对接和企业招引,两地组织部等30余家对口单位开展对接交流;同时,促成上海大批企业界团队赴景宁考察,形成了交流交往交融的浓厚氛围。
③9月初,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静安区举办,景宁受邀参加。在东方卫视的镜头前,景宁县委主要负责人当起惠明茶的代言人,推介景宁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畲族文化,引发各方关注。
很快,惠明茶旗舰店在上海开出来了,就开在静安寺旁边的街面上。“我们刚拿下1500万元订单。”不到1个月时间,茶企老板刘园英就签下了大单。“酒香也怕巷子深,惠明茶需要有上海的窗口作为推介的前沿阵地。”她感慨,景宁融入长三角极大地拓宽了惠明茶的销售渠道,“我们在上海销售茶叶,一下子放大了市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事实也正是如此,借助大上海的窗口,1000份惠明茶即将发往美国纽约。
以惠明茶为代表的“景宁600”生态农产品要抢滩上海滩,如何建立通畅、成本合理的产销渠道?哪些农产品会在上海适销对路?这些,都是景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柳先敏在思考的问题。他发现,上海人喜欢喝绿茶,但觉得惠明茶的香气偏淡。“要针对市场及时做出调整。”他说,景宁马上推荐茶农对输沪绿茶的加工技术做适当调整,让惠明茶既保留景宁传统特色,又能适应上海人的口味。
人努力,天助之。景宁与上海共同打造、总投资11亿元的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将落户景宁敕木山,该项目以禅茶养生为主题,主打禅茶文化、畲族茶文化。眼下,通往产业园的山路正在拓宽,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项目预计于2023年10月底前竣工。
材料3:
早晨7时零5分,叶巍巍挤上了上海地铁1号线。将至不惑之年的这位景宁干部没想到,自己会从景宁县城10分钟交通圈的安稳状态冲入大上海,跟着小年轻们挤地铁。1个多月前,②他带着3名干部在上海成立“景宁驻沪联络处”,开启在魔都的办公生涯。他们的使命,是把景宁深度对接大上海的战略落细落实,让景宁和上海的合作更为顺畅和深入
④“上海人不是精明,而是精细,做事认真严谨。”深入接触后,叶巍巍为“精明的上海人”点赞。在上海办公,他的节奏也更快了,工作时间精确到每分钟,“时间非常宝贵”。“上海人对时间的利用十分周密。”英川镇党委书记卢建民坦言受到不少“冲击”。有一次,他和景宁几位干部到静安区办事,提前35分钟到达。静安区干部直率地提出,“早到”打乱了他们的时间安排。
“简直就是一场头脑风暴。”9月初,郑坑乡党委书记雷洁畅在一份到上海培训后的“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这位80后山乡干部没想到,自己会跟大上海这么近。为期一周的学习班,带给她的不仅是视野的拓宽,更是理念的更新,还有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刻认识。
新思想、新观念接踵而来。到静安扶贫中心考察后,柳先敏感到眼前一亮:“我们可以借鉴静安,开设集合农业资源要素的服务平台。”眼下,他正结合“最多跑一次”着手准备这一平台的建设。在县文广旅体局局长蓝利明看来,景宁与上海的合作,就像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为什么景宁的好风景、好产品一直‘卖’不出去?因为缺少新理念和大平台。”他认为,对接上海能解决这一问题,景宁要利用上海的平台、理念,做好传统文化的时尚演绎,让游客们感受到“古老风情的奇妙体验”。海风就这样吹进了连绵的深山,景宁人发展的底气和自信陡然增加。“我们有一流生态环境,有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在考察崇明岛生态示范区时,县发改局局长王庆觉得景宁可以借助上海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
对接上海,给景宁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崇明现代绿色农业和生态产业发展的理念,给我们在探索乡村振兴模式上提供有益启发。”对大地乡党委书记刘莺而言,她从崇明岛的发展历程中看到了景宁乡村发展的影子和路径。雁溪乡党委书记叶康也在积极谋划该乡景宁600农产品基地的发展,探索黄精与银杏的有机结合,推出特色养生小吃。为抓住景宁融入长三角的机遇,景宁的奇尔茶业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底推出“小杯茶”,一杯一泡,用新颖的独立包装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年轻人饮茶,希望能打动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轻人群。
4.问题:景宁县准备参加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请你为“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主题,起草一份经验交流材料。(500字以内,20分。)
三、议论文写作。根据材料作答
(五)
五、大作文
材料1: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2017年3月,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合肥开展义务植树时提出,要积极探索实行林长制,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合肥市作为全省“林长制”试点市,出台工作方案,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国有林场、江淮分水岭区域、主要山脉、大型水源地周边、生态廊道、城市大型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
2017年在合肥、安庆、宣城等地先行试点,2018年在全省推开,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制度保障。到2021年,全面完成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努力,力争到2030年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更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材料2:
为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省委、省政府决定争取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围绕林长制改革“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提出17项具体举措。一是强化护绿,切实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加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加强林业资源安全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加快增绿,推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区域林业生态整体提升。三是严格管绿,加强林业执法监管。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完善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服务。四是科学用绿,促进林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五是深化活绿,创新林业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林业产权制度,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优化林业营商环境。
材料3:
合肥某个地方规划对园林公园进行扩建,因为资金缺乏、征迁困难,13年未动工,随后引入安庆的优秀做法,市县两级建立信贷基金池8000亿,有效解决了融资难,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林长制改变领导干部的思想,推广林长制效果显著。往天上看,空气好了,往地上看,推窗见绿,往水里看,水质改善。(各地先进做法,淮北石质山造林,安庆林业风险基金等。)
推广林长制,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把扶贫户吸纳为护林员,实现了生态保护业精准扶贫双赢。
材料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
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当主要责任人,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专管。主动一线巡林,确保干部上下一条心,高度重视。
安徽以问题为导向,迅速确定了林长制的目标、任务、组织体系及保障措施,并将林长制写入了相关地方法规,不断压实责任,迅速推进。自2017年在合肥、安庆、宣城试点实施,不到一年就覆盖了所有地级市,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目前,全省五级共设立林长52122名。
材料5:
林长制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市县级差距大、基层存在畏难情绪等,不少乡村林长甚至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楚,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
材料6:
某个林业大户在交流会上诉苦,表示外面的好政策还没有引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另一个林业户表示20多年了道路还没有修通,上山运竹的钱还抵不了路费。但他表示这都是改革中的困难,相信以后会逐步解决。
5.问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对我省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分析深入、逻辑严谨、针对性强、措施可行,语言简洁,表述准确,不少于1200字,40分。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