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学校给家长布置任务,包括做手工、安排节目,让儿童节变成了家长节,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国家推行惠农政策,让农民可以领到相应补贴。农民领到补贴十分开心,可他们并不知道补贴从何而来。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你该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审题点1:“学校给家长布置任务,包括做手工、安排节目”
学校的行为:学校这样做,行为是好是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促进亲子关系,加深交流;但是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加重家长负担等。因此,对行为的分析需要全面看待。
审题点2:“让儿童节变成了家长节”
行为的结果:儿童节本来是儿童的节日,是属于孩子自由轻松的一天,但是却演变成了家长节,显然味道发生了变化,儿童节设立的初衷也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在分析完利弊后,在对策部分,需要还“儿童节”原本清澈的蓝天。
审题点3:“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目。在刚开始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表态,然后分析部分从这一行为的利弊两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从而过渡到对策上。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宝贝,是家庭的希望。六一儿童节向来也是每一个孩子期待的节目。随着时代的变化,儿童节之际,学校开始给孩子的家长们布置题干中提到的各式各样的作业,让儿童节变成了家长节。对此我认为,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诚然,让家长参与到儿童节的各个环节,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一,对于家长而言,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家长可以利用儿童节的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与孩子有较长时间的交流,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缺少爱的互动等情况。第二,对于学校而言,体现了教育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将家长纳入到儿童节环节当中,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家校共育”目的的实现。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一模式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首先,背离了儿童节设立的初衷。儿童节是孩子自己的节日,这个节日怎么过,决定权应该在孩子们手里,由孩子们自己做主。但是学校却将节日的活动形式、节目类型等内容进行强制规定,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对于儿童节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节目设置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挥。学校安排的“排练节目”等六一形式,为了保证节目效果的完美体现,孩子们需要提前很长时间进行节目排练,最后整齐划一地完成标准、机械的示范规定动作,这种过于表演化的形式,使得原本该享受的艺术呈现出刻意的呆板,失去了孩子本真的童稚。
再次,“家长节”加重了家长的额外负担。儿童节前后对于家长而言是没有假期的,家长们在本身工作、家庭压力繁重的情况下,额外承担节目排练、手工制作等项目,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重担。
最后,学校有转移教育责任的嫌疑。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天性的教育责任,但是学校借用“亲子教育”的名义,让家长在儿童节之际全程参与进来,承担了很多环节的管理保护义务,不免呈现出让家长分担学校责任的嫌疑。
因此,我认为,学校和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庖,把儿童节过成“老师节”“家长节”“大人节”,应该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将节日的自主权归还给孩子。
第一,作为学校,要从决定者降为参谋者、服务者、保护者。把儿童节节目的选择权让孩子自己作主,学校要从主要角色降为次要角色,积极配合孩子过节。可以在儿童节开始前夕,引导孩子们建言献策,通过班级微信群广泛听取孩子以及家长的意见,结合学校场地、设备、资金等情况,确定适合孩子、适合学校的活动。
第二,作为家长,要承担起陪伴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责任。儿童节之际,对于孩子们合理的要求可以尽量满足,让孩子们过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节日。比如可以陪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放松,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动物馆、植物园、科学馆等地去参观,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可以促膝长谈,深入交流,听听学校里的奇闻异事……总之,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节日的快乐与幸福。
第三,作为国家和社会,要创造父母与孩子情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改革当前休假体制,尝试4.5天休假制度,让家长有更过的机会陪伴孩子;可以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亲子教育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将工作中的父母和学校中的孩子通过亲子教育APP软件进行互联互通,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之,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是通过一个节日就能实现的,希望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还“儿童节”一个清澈、纯真的蓝天,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自由、纯真的童年。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