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一半左右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只能选择职校、职高、技校、中专等学校。有人说职业学校毕业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资低,待遇不好,社会地位低。也有人说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会被企业内部招聘,就业压力小。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我市为了展开冰雪节,成立了志愿者招募站,想要进行一个志愿者招募并且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此次过程中,你认为工作关键是什么?
第3题:
你是高铁站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站旅客信息时,一位姓李的乘客拿着过期的健康码要出站,你及时制止,希望他刷新健康码。他认为你是在为难他,耽搁他的时间,于是与你发生争吵。此时,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题目。核心话题为一半初中生只能上职业类院校,另外有两种观点。作答时可以分别结合两种观点分析很多学生进入职业类院校的意义和当前职业类院校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如何解决很多人不愿意进入职业院校的问题。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一半左右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只能选择职校、职高、技校、中专等学校”
当前我国各地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大都在50%左右。而不能进入高中的学生,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进入职业类院校,毕业以后从事技术类工作。这是由于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确存在劳动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型工人严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成为当前我国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
审题点2:“有人说职业学校毕业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资低,待遇不好,社会地位低”
这一句反映了当前职业院校毕业以后存在的问题,工作辛苦、待遇不好、不被认可的确都是当前技术型工人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存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对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一一给出解决对策。针对工作辛苦、待遇不好的问题,可以采取优化工资分配机制、政策倾斜的方式来提高工人的待遇;针对不被认可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的方式来扭转社会上对于职业类院校和技术型人才的认知偏差;针对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的方式来解决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审题点3:“也有人说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会被企业内部招聘,就业压力小”
这一句指出了当前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的现象。当前我国技术型工人严重短缺,所以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前就能被企业招聘,就业压力相对比较小。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也有助于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国家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工人短缺问题的解决。所以,这也应该是我们看到的意义所在。
综上本题的思路为:首先分析一半左右学生进入职业类院校的意义;其次简单阐述当前职业教育及就业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愿意考取职业院校、从事技术型工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这两种观点,我认为都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第一种观点反映了当前职校毕业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工厂工作长时间在流水线上做机械性劳动,的确比较辛苦。而工资更多的是针对体力劳动所给出的报酬,将技术纳入工资分配体系的情况的确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在大众的观念,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中,普遍认为从事体力劳动低人一等。同时家长不放心孩子在职业类院校就读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
而题目中的第二个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就业市场中的现实情况,一方面,由于社会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而很多企业存在着用工贵、用工难的问题,所以职业类院校的学生较容易找到对口专业进行就业。另一方面,当前我们国家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工人尤为短缺,部分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成长为技术型工人,也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我国的技术研发和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所以要让更多的学生愿意考取职业院校、愿意从事技术型工作,还需要多方发力。
第一,提高工人待遇。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接,完善对工人的各方面保障,对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工人在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休假疗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二,纠正认知偏差。一方面要通过电视、报纸、微博、短视频等媒介,大力宣传技术型人才典范;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家长,可以在各初中、高中开展专场就业宣讲会、招聘会,或者邀请实地参观,重点介绍职业教育广阔的就业前景、多元的办学格局、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等优势,扭转大家对于技术类人才和职业院校的固有认知。
第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加大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供给、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学院,并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等学科;另一方面,探索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等形式,邀请行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及各领域的大国工匠参与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来,提升教学效果。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