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 考研 > 公共课 >

202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10-28 16:24:35   爱真题   898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2.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

(A)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惊人的相似

(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 )。

(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4.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生产形式

5.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所围绕的主题是( )。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命运和前途

(C)中国社会性质和阶段状况

(D)中国改革和发展

6.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全球和竞争新优势提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发展格局是( )。

(A)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B)以维护和平稳定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复苏

(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D)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改革开放初期,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 )。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D)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实现全面发展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面的核心地位。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是( )。

(A)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B)加快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加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D)改善科技创新

9.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一些企业少数官办或官商合办,多数是官督商办,这些官督商办的企业是( )。

(A)封建性质企业

(B)半封建性质企业

(C)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D)社会性质企业

10.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是( )。

(A)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全民的抗战

(B)反侵压战争的正义性与进步性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支持

(D)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B)工商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新型政协制度的建立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执行的是( )。

(A)互助合作政策

(B)调整巩固

(C)和平赎买

(D)剥夺没收

1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 )。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B)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C)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D)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

1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是( )。

(A)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15.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 )。

(A)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零的突破

(B)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世界所有国家都已使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

(D)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设实现了第二步目标

16.2020年全球服务服装贸易会于9月4日-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的主题是( )。

(A)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B)开放包容,团结合作

(C)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D)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多项选择题

17.最近,科学家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配迄今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包含了数十万星系长达14亿光年的“南极塔”,中国科学家表示由于万有引力,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弱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进来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在“南极塔”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着大量的暗物质,这是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指针,“南极塔”的发展表明( )。

(A)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C)世界本质是暗物质能量

(D)世界只有尚未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8.人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制”,当病原体进入体,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 )。

(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C)自然是长期发展的重要前提

(D)人在受自然制约的同时改变环境

19.商品经济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B)社会分工的出现及其存在

(C)商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D)交换过程中形成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为了实现盈利,将人工流水线改造成机器流水线,受经济危机,从市场上采购生产原料价格下降,资本构成发生变化的是( )。

(A)资本有机构成

(B)资本积累构成

(C)资本技术构成

(D)资本价值构成

21.1871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

(A)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

(B)必须为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

(D)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2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份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B)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3.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持续壮大说明( )。

(A)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B)供给的结构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C)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D)现代化经济已经生成

2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 )。

(A)坚持全民共治,全民防治

(B)把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C)构建生态通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D)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强化环保监督

25.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举措是( )。

(A)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B)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C)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D)使失业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26.“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旨在( )。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C)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入侵( )。

(A)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C)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28.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就类型而言,主要包括( )。

(A)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工人群众中的活跃分子

29.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1976年,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B)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民体系的建设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0.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势法治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 )。

(A)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法律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求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D)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3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 )。

(A)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D)法律被国际社会认同和尊崇的程度

32.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法律。其重大作用在于( )。

(A)有效应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

(B)确保国家主权在香港受到严格保护

(C)弥补香港国安方面的立法缺失

(D)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

33.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印、澳和新西兰共16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稳定》(RECP),全球最大贸易区诞生。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B)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C)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

(D)将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新中心节点作用

分析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哲学意义上讲,‘难’是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人类历史一再表明,顺境中存危机,逆境中有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型经济业态,如“指尖交易”“云端销售”“宅经济”等,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作为矛盾的双方,危和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主动求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危”中之需、找准发展之“机”,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因势利导,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 变局因其复杂多变而充满不确定性。“要坚持用全面、辨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准确把握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看清变局本质和发展大势,顺势而为、谋事而动,提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沉稳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3日、4月16日、9月25日)

34.分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论断蕴含的唯物辩证理论。

35.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主动求变”与“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

材料1 1979年12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了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此,小康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二零二零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新世纪头十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1世纪头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提出从二零二零年到21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设》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15日)

材料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领导人民聚焦短板弱项,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我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万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居民消费结构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14亿中国人民即将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这是恢宏壮丽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远的新征程!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30日、7月20日)

37.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视角,分析我国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达成小康社会”中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38.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站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主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0.党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需要“非凡的气魄和胆略”请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加以分析说明。

41.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严重疫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湖北武汉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战的主战场。面对疫情考验,党中央一声令下,从抗疫最前线到防疫大后方,从“天涯海角”到“漠河北极”,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全国人民并肩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改建16座方舱医院、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的短缺性难题。面对生死考验,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医生等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挺起国家的脊梁。“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情地说:“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 抗击疫情犹如大考,考出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考出了家的团结、国的凝聚、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当中,有满头银发乘火车赶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有因操劳过度“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有身患渐冻症仍蹒跚急行的张定宇院长,有为研制疫苗以身试验的陈薇院士等。他们当中,有牺牲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刘智明、基层民警吴涌、社区干部廖建军,有每天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爱心人士等。参加抗疫的医务大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 们来保护你们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必将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以更加担当有为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力量。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9日)、新华网(202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2020年9月18日)

43.中国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热干面’加油”,其中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44.伟大抗疫精神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如何负担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材料1 当今世界进入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特朗普政府崇尚权力政治,提出“美国第一”,以“经济民族主义”对抗“全球主义”,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自2017年1月23日以来,美国相继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武器贸易条约》、《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局面、特普政府不仅没有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反而正式通知联合国将于2021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摘自新华网(2020年9月20日至25日)

材料2 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忠实履行国家义务,严格恪守国际承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宣布的支持联合国事业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和措施,目前均已得到落实。中国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在联合国完成注册。中国一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开展了80多个项目,使用资金约6770万美元,为联合国维和、反恐、能源、农业、基建、卫生,教育等领域工作提供支持。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80多个项目。中国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承诺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摘自新华网(2020年9月10日)

材料3 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峰会,于2020年9月21日举行,这是在特殊历史节点举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联合国大会。联合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表讲话时表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过多的多边挑战,但缺乏多变的解决方案,需要具有远见、雄心、影响力的更高效的多边主义。 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指出,联合国的75年,是多边主义快速发展的75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严肃思考: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为此,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即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行动;重申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古特雷斯评价道:“中国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主要参与者,也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支柱,发挥着核心作用。” ——摘自新华网(2020年9月22日)

46.分析中国和美国两国在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并指出其本质。

47.习近平提出的“四点建议”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

  --   -- 下载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