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返贫。
材料2
岭南处处是春天,一年四季好干活。广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新发展阶段广东工作的强大动力,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坚持从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找方向、找方法,融会贯通转化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政策举措,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攻坚克难,奏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集结号”。
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广东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社会释放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2024年2月18日,也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广东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下内容摘自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在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前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要视人才为珍宝。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我省产业科技创新所需人才数量庞大,要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视人才为珍宝,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省里已经出台方案,赋予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更大受益权。今天参会的有不少专家和领军人才,感谢大家为广东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大家弘扬科学家精神,“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贡献智慧、成就事业、收获幸福。
广东企业敢于创新、百折不挠,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在长期的市场洗礼中成长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质量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要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省里今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天来了很多企业,广东的产业科技创新主要靠你们,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进来,与广东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市场是产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才能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提供试验场,才能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让真正具备发展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我们要深刻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演进逻辑,把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切实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要根据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让市场力量激发出更加澎湃的创新动能。我们将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我们还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市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互为促进、缺一不可。要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好改革“先手棋”,抓紧推进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国家部委给予的指导,港澳各方大力的支持,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的帮助,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要积极探索具体路径,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是小伎俩,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是大趋势。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材料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然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1.24%,粤东、粤西、粤北12市拥有广东近70%的面积、近五成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却不足全省的两成。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
《决定》指出,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材料4
县域强,则全省强。广大县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板”。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广东各县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
发力县域经济,产业必须强。按照部署,广东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以差异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A县,正是工业立县的生动体现。“我们正在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和生命健康产业。”该县县委书记表示,四大支柱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该县GDP突破千亿元。
有专家认为,A县挺进“千亿县俱乐部”,对广东县域经济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其他县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各县要紧紧抓住全省产业有序转移的重大机遇,与珠三角协同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共绘一张产业图谱。
B市高新区产业园,是该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主平台,某铜业有限公司、某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等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正带动B市县域经济不断向上突围。
发力县域经济,产业转移是抓手。2023年,一场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动仗”在广东全面打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以及部分珠三角县(市)的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应运而生。一个个主平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迸发出产业有序转移的乘数效应,激活了县域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C市流沙港码头出发,驶出约10海里便可看到红白相间的长方体“巨无霸”设备。这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深海养殖平台,年产值有望达7000万元。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是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强有力的抓手。据报道,广东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依托沿海各县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广东将推动形成一批向海而兴、因海而富、依海而美的县。
D县大抓产业、大抓平台、大抓企业、大抓招商,着力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上做文章,促进特色产业加速集聚,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特色之路。
D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发力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前景广阔,该县正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板栗、茶叶、蓝莓、丝苗米、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油茶跨县集群现代产业园建设,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全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材料5
为更实更细推进“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近期Z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深入部分镇街开展专题调研。总体来看,这次走访的10个镇街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调研组发现有的地方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
在E镇,调研组发现沿街存在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路边随意晾晒衣物等现象,E镇周边有一些乱搭乱建的临时铁皮房、铁皮围挡,这些现象与美丽E镇建设的相关要求不符。有居民反映:“之前镇里集中整治过,刚整治完还好,但平时没人管,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乱糟糟了。”
有居民还反映,他虽然在镇上产业园工作,但住在县城,这是因为小孩要上学,镇上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如县里,也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公园、医院等公共配套也不行。
来到F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冷清的园区景象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调研组:“今年,产业园发展遇到困难。园区最大的企业是一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经营困难,其他一些企业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调研组在走访中进一步了解到,产业园的其他主要生产单位,如花卉产业园、粮食储备仓库、水稻生产基地等,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服务带动周边片区农户的能力有限。产业园负责人说:“产业园建立很不容易,下一步还是要想想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产业园更好发展。”
在G镇园墨村,独具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让调研组眼前一亮。
“村里拥有区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前些年我们成立文化公司对古建筑群进行了开发运营,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观旅游,村里的小商铺、农家乐多了起来。”一见到调研组,园墨村古建筑群运营公司负责人就迫不及待地反映,“现在我们正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积极扩大规模,丰富产业形态,正准备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但土地使用、道路建设、产业布局等都受到规划制约,影响了工作进展。”
调研组深入了解到,村里的规划还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简单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质量发展要求。村里有加强规划的意愿,但没有规划专项资金,也不知道怎么推进规划工作,非常需要上级指导支持。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其他一些镇的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没有像园墨村那样利用起来。如H镇廊下村有一座近40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非常气派。据村里老人介绍,这么大的围屋,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县里也曾派专家过来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后来就没有下文了。遗憾的是,这里因常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屋顶早已破损。
I镇徐家村也存在类似情况。该村徐书记介绍,村里至今仍留存着一批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清代一名将官的故居。多年前,村里就曾考虑过挖掘利用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但同样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目前未能进行更有效、更充分利用,更别说转化为资产了。
推动“百千万工程”,资金的要素保障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较为突出的矛盾之一。调研组发现,像J镇这种以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功能的零工业镇,在这次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时,尽管上级部门有安排专项资金,但因地处偏僻,村集体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在建设经费上仍存在较大的缺口,村里压力非常大。
材料6
强村富民,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带动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广东的乡村具有优良的农业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丰富资源利用方式,发展乡村新业态,是各地乡村全面振兴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在K镇头江村番薯基地和文化广场,以番薯为主题,以特色农产品展销、乡村美食和乡村旅游为核心举办的番薯节,已成为K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张独特名片。
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中,以农产品为媒、以节兴商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地番薯节就是K镇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让“土特产”讲故事、让品牌变为IP、让节庆助力农业产业化……小番薯滋味甜蜜,在强镇兴村富农上还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南紫村,“有车有楼不如有南紫户口”这句话让当地村民津津乐道。这里曾是当地有名的后进村,如今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标杆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络绎不绝。
“我们率先实现了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股本、农民变股民。”在南紫村党委书记看来,村庄的蝶变,关键是从股权改革入手,理顺产权关系,为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南紫村通过对集体土地统一规划,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成功引进包括3家上市公司、26家规上企业在内的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为全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936万元跃升到现在的1.2亿元,人均分红增长13.3倍。
集体经济强起来,美丽乡村展新颜。南紫村以城市理念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绿色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实现全村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用村民的话来说,现在村里的生活条件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在我们联合社,肥料统配统施服务、灌溉排水服务、疫病防治服务、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服务都可以一站式提供。”Y市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自豪地说。
该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成员农户109户,主打“保姆式”托管,可为农户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2023年合作社自种土地700亩,提供全托管服务的土地2000亩,还有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环节服务超2万亩,农户既有土地的种植利润,也有提供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收益,实现多头营收。
土地规模上去了,集体和农户依靠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与现代化农业的完美链接。
强村富民,离不开广大农户的参与。截至2024年2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6万家,家庭农场14.8万家,全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5525家,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材料7
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强调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促进发展空间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进白鹤村,只见新铺设的柏油路宽阔平坦,路旁的稻田公园稻浪千重,远处的篮球场上青少年们“秀”球艺、比球技,篮球场旁边老人们在锻炼身体。
“公共服务的短板必须补齐。”了解到村民对运动场所、休闲设施的强烈期盼后,白鹤村党总支书记通过实地走访、征求意见、协调各方资源,投入近60万元,按照便民实用原则,建成4个标准化篮球场、1间公共厕所,并在篮球场附近安装各类健身器材。如今,篮球场上常常充满欢声笑语,村庄活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不仅是白鹤村,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截至2023年8月,全省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建成“儿童之家”2万多个、社区体育公园2700多个、各类体育场地超过31万个……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是基本保障。2023年以来,广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逐渐缩小。据了解,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百兆光纤,基本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基本实现3个以上品牌快递服务点全覆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保一体化同样重要。2023年以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23年9月,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3.6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提升205.5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成森林乡村94个、绿美古树乡村37个、绿美红色乡村45个。
走进M县的梅花山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不少市民在此跑步、健身,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距离梅花山森林公园几公里外的县中心公园,健身绿道风光宜人,男女老少悠然自得,他们或漫步、或骑行,尽享休闲时光。贯穿全县的“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更是让人感觉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真实反映出M县绿美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
为更好地引导要素一体化流动,广东还进行了各种探索。如今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科技特派员来了,他们下到田间地头探索、研究,将科技的力量深深扎根于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院士团队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他们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建起了数百亩无人农场。
如今,广东城乡“软硬”差距不断缩小,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材料8
构建要素的畅通渠道是广东突破“百千万工程”的要求之一。只有打通资源要素流动通道,实现生产要素城乡区域间畅通流动,才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要素断层,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年前,大学毕业的小梁放弃了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N市承包了近30亩的茶园,带动村民探寻“茶叶致富路”。
六年间,小梁在这条通往茶园的山路上无数次往返奔波,眼看着茶园慢慢扩大,眼看着村庄越来越有活力。而他自己也从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成长为岗坪村党支部书记。
如何以产业振兴乡村,成了这名“90后”村干部上任后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岗坪村开展了“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党建工程,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万亩茶园的建设,也吸引了外出务工青年、壮年的回流。与此同时,小梁还带领村民进行旧居的翻修、道路硬底化的建设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等,努力推动村里“茶叶+”多元化产业发展。如今,村里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创业图景。
人才助产业,产业聚人才。近年来,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广袤的岭南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了有志青年大展拳脚的新舞台,“回乡发展”也成为不少外出求学、工作的年轻人的新选择,在N市,像小梁这样的“90后”村干部越来越多。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3年,广东省就专门下达42.5亿元注入资本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启动建设。从美丽圩镇建设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其中孕育的大商机吸引了不少在外漂泊的游子重返故土,也激活了一度被人遗忘的乡村。
在粤西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王的思考里,他希望村庄能发展成物流中心,让更多自带财富密码的各种农产品信息在此汇集,从而成就更大的事业。
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小王,至今已带动上百农户种蕉致富。2023年,他牵头建成香蕉北运中心,小王说:“打造香蕉北运中心既可以在当地聚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香蕉购销商,提高本地香蕉的价格,又能引进水果加工保鲜技术,为村民提供技术岗就业机会。”在他的“蓝图”里,他计划扩建北运中心厂房,并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水稻等其他农产品运输中。
丁旺,财旺!新农人的回归和到来,带来了人脉和资源,带来了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等,它们与市场力量汇聚在一起,为古老村庄注入了蓬勃的“年轻力”和蓬勃的高质量发展动能,让美丽乡村更加生机勃勃。
三、作答要求
1.根据材料2,概括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就“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主要举措。(2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2.材料5中反映了Z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调研组拟向领导汇报调研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请草拟汇报的主要内容。(30分)
要求:
(1)汇报内容包括问题和对策建议;
(2)紧扣材料,梳理全面准确,所提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合理性;
(3)表达准确,条理清晰;
(4)不超过300字。
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请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围绕“‘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紧扣主题,思想深刻;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谨,合乎逻辑;
(3)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
(4)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篇幅在800-1000字。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