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有人说应该正视差距力求完美,有人说条件有限差不多就行,你怎么看?
第2题:
小张在工作的过程中向同事寻求帮助,但是同事并不配合他,如果你是小张的朋友,你会对小张提些什么建议?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实”的思路展开。注意在答题时要回扣题干的观点,在表态部分对双观点表明看法,再展开详细论证。
审题点1:“有人说应该正视差距力求完美”
这里说的是工作要对比差距,找到不足之处,力求完美,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果赞同,那就可以把这个完美理解为,找差距可以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如果不赞同,则可以把这个力求完美看做是斤斤计较、脱离实际。
审题点2:“有人说条件有限差不多就行”
这句话说的是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因为客观主观条件限制,有时候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赞同,可以不赞同,如果表示赞同,可以从认清自己的情况入手分析,准确定位。如果不赞同,则可以说这是一种“差不多”思维,要尽量避免。
综上,这道题的思路可以确定为:开头表态——全面分析——落实自身。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两个观点,一个强调的是要精益求精,找到差距,不断完善自身;一个是说不能过度纠结于完美,是一种“差不多”思维。对于这两个观点,我更赞同于第一种,对于工作也好,成长也好,我们都要在正视差距的同时追求完美,这正是一种“工匠精神”,而不能用“差不多”思想来安慰自己
一方面,找差距、求完美有利于我们提升个人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与身边人的工作找找差距,比如工作能力的差距,工作态度的差距,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及时改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王献之学习父亲、苦练书法,但是不知道与父亲还有多少差距,字体是否完美,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王羲之觉得字的结构有些松散,便在“大”字下面加了一个点。随后,献之拿给母亲看,母亲说道:“吾儿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献之听后,明白了差距之大,更加刻苦练字,追求完美,终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下功夫的程度不同,工作成果的质量也不同。我们要善于找差距,力求最完美,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一方面, 如果局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拘泥于差不多思维,就会导致难以进步,难以发展。虽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思维能力不同,有这种先天条件的限制,但是如果我们放大这些条件限制,不能对比差距,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会导致停滞不前,难以发展。胡适先生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因为找错医生而一命呜呼。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其思维方式,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写照,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事最需要“认真”,也需要追求“完美”。
因此,我认为作为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把握好这两点启示。一方面,在找差距中,力求完美。我们要跟同事工作比差距,比如可以观察别人的办文、办会、办事的过程,对此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比较弱的地方,如没有关注工作细节,进行及时的改正。另一方面,杜绝“差不多”思维。要正视自身优点和缺点,在工作中,既要看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看到“差不多”思维的危害性,比如拉大工作差距,从而提高警惕意识。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