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面对城市拆迁过程中民众比较抗拒、不愿意搬迁的问题,很多城市出台了新的政策,比如拆迁重建、改造老旧小区、重新规划道路等,有群众认为政府这些举措花费多,增加成本,是形象工程。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工作中,一部分党员干部习惯按照已有的经验做事,不敢创新,一部分人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态度,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请问你有什么建议?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类题目,主要关注的是老城区改造和道路修缮等政府举措,这些举措实际看都是造福群众的举措,却引起了群众的反感,认为是面子工程,考生可以先说明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再简单分析群众不买账的原因,最后谈如何让改造工程做得更好。下面,我们结合题干进行具体分析:
审题点1:“面对城市拆迁过程中民众比较抗拒、不愿意搬迁的问题”
受中国传统思维影响,国人对安居十分看重。大家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地方,这点可以理解。而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出台了很多政策,这说明政府执政的出发点是好的,能够为群众着想,以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
审题点2:“比如拆迁重建、改造老旧小区、重新规划道路等,有群众认为政府这些举措花费多,增加成本,是形象工程”
这些工程其实都是方便群众的好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通过翻新改造,群众的生活生平能够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将旧的换成新的,视觉效果上无疑更舒服了,市容市貌能够得到优化。考生可以据此分析政府举措的优点。
但是为什么有群众仍旧认为这是形象工程呢?这是因为很多地方的道路每隔几个月就要修一次,城区也经常翻新,部分领导不管设施是否真的老旧都要强行翻新,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让群众反感。因此,考生可以解释,群众的担忧和反感是有原因的。
而为了让改造真正满足群众需求,将钱花在刀刃上,就需要政府持续发力。为了避免形象工程,政府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城区是需要翻新的,什么样的道路是需要改造的。而对于不应修而修的,要予以问责。除此之外,在进行整修时,政府也应关注工程质量,让改造工作落到实处。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说明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再说明群众的担心可以理解,最后谈如何让改造工程越来越好。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我认为政府这样做,其出发点是好的:
首先,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是想通过就地改造、修缮翻新的方式,解决群众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愿搬迁的问题。政府的做法十分灵活,将群众需求放在了心上。
其次,这些举措能够改善市民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部分路面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翻新和修缮能够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更加方便居民出行。
最后,能够优化市容市貌。时代在不断的发展,陈旧的设施、破旧的环境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对老城区及旧道路进行翻修,能够优化市容市貌,让道路更加宽广,居民区更加美观整洁。
但是,群众认为这一举措是形象工程也可以理解。
一方面因为部分政府对“老旧小区”定义模糊,重建存在想当然现象,长此以往给群众留下坏印象,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在民生工程改造过程中,主动解释说明和信息公示公开做得不到位,导致广泛群众不理解城市改造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拒绝心理。
要想使城区改造真正顺应民心,造福于民,将钱花在刀刃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老旧”标准。政府部门可以对老旧城区的具体标准进行量化,明确什么样的城区以及道路是需要改造的。在制定标准时,不仅要将建筑物的新旧程度考虑在内,还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达标,是否出于文化需求对城区特色予以保留;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认为什么样的城区是急需改造的。
其次,要扎实做好翻新和改造工作。在改造翻新前,政府要明确需要改造的城区及道路位置,通过竞标方式选出条件合适的施工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半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的豆腐渣工程,
最后,对于大搞形象工程的干部及地方政府,要进行严肃问责。对于城区不老、道路不旧却仍旧要翻修的情况,上级机关应及时进行检测核实。如果核实结果属实,要对作出决策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