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 事业单位 > 陕西 > 面试 >

2021陕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宝鸡市)

 2023-05-30 15:56:07   爱真题   581 

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关于经济复苏,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号召勤俭节约,可是又有一种声音,要消费拉动内需。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要想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必须要先修炼喜马拉雅山的宽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3题:

单位办公楼外墙体破裂,维修公司说三个月才能修好,同事们都很担心,害怕危险从天而降。领导让你处理此事,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类题目。新冠疫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对于经济复苏社会上呈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要勤俭节约,另一种是要通过消费拉动内需。这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勤俭节约并不代表不消费,过度消费从长远看也不利于经济的恢复。答题过程中,要明确观点,阐述观点的合理之处,并找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如何作答,接下来结合题干展开具体分析。

审题点1:“关于经济复苏,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号召勤俭节约”

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一度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我国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影响,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便能够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对于经济复苏,社会上出现了号召勤俭节约的想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下“超前消费”的不良社会氛围和疫情居民收入纷纷受影响的情况下,勤俭节约也能够帮助人们节约资源、塑造正确的消费观,并倒逼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从长远看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因此,号召勤俭节约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

审题点2:“可是又有一种声音,要消费拉动内需”

这是本题的另一个观点,要通过消费拉动内需。通过消费能够消耗产品,进而带动生产,通过消费、生产激活产业链,从而实现拉动内需、重塑经济的效果。可以看出,要消费拉动内需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

所以,题干中的两个观点都能够促进经济复苏,两个观点也不存在矛盾,勤俭节约不代表不消费,而消费不代表要浪费,过度消费仍然会带来浪费,过度消费拉动的内需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超前消费”、铺张浪费的情况,所以可以从宣传、法律等角度提出对策,在既通过消费拉动内需的前提下,又做到勤俭节约。

综上本题的答题思路为:首先在提观点部分阐述对于题干两种观点的态度:都有利于经济复苏,且不冲突;接下来在重分析部分分别阐述勤俭节约和消费的重要性,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抓落实部分从宣传、法律、生产研发等角度阐述如何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对于题干中的两种观点,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勤俭节约和消费对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都很重要。

第一,勤俭节约有利于经济复苏。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费者在勤俭节约观念的影响下,能够做到理性消费,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而实现“用脚投票”,倒逼企业通过研发留住消费者。同时,勤俭节约也能够有效避免因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泡沫,为经济复苏、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理性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近两年,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推出文旅活动等方式鼓励国民进行消费,通过消费消耗产品,并以此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激活整个产业链,从而实现消费拉动内需的效果。居民通过理性消费一方面可以带动经济的内循环,另一方面还能够让真正质量好、服务佳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带动经济的良性增长。

第三,勤俭节约与消费相辅相成。勤俭节约不代表不消费,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必要的产品,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而如果不勤俭节约却过度消费,则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贷款等问题,尽管会拉动一时内需、带来一时的经济发展,但长远看却会对经济、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所以,为了能够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宣传美德。一方面,可以通过抖音、微博热门话题以及在大型商圈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光盘行动”,在食堂、饭店等地点对于不浪费的消费者发放代金券、小礼物等,鼓励人人都能做到节约、不铺张浪费。

第二,资金政策,加快转型。一方面,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动情况,通过定期的消费者回访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看法,并通过研发加快企业的结构转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消费者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理性消费。

第三,法律支持,加大惩戒。要结合目前网络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主播在直播中出现的食品浪费问题、不法企业宣传鼓励超前消费等问题,加大惩处力度,避免消费者因错误引导导致的不勤俭节约、过度消费的情况。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

  --   -- 下载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