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知识
1、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按照地理与经济发展特征划分为苏南、苏北和苏中三大区域。这三大区域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上各有特点,未来需以统筹协调的思路推动区域联动,形成______发展的格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政策引导,让各区域在差异化发展中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
A.平均 B.均衡 C.均匀 D.平衡
2、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上,我们既需守护先辈留下的精神瑰宝,更要以踵事增华的态度开拓创新。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的“踵事增华”可以替换为______
A.继往开来 B.栉风沐雨 C.筚路蓝缕 D.励精图治
3、下列成语意思错误的是______
A.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B.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C.首当其冲——带领众人做事情
D.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______
A.侯车 尸骸 刚愎自用
B.饿稃 岑寂 脍炙人口
C.凄厉 龟裂 无与伦比
D.渎职 贮藏 仗义直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音乐公园”改名“东郊记忆”以后,仍然热情很高,特别在周末吸引着大量游客
B.共享经济把大量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最大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
C.对于校园欺凌现象,要建立健全道德、法律和齐抓共管的共识,依法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
D.随着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的调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
6、一支年轻的科考队深入5000米雪域高原探索。队员们背着沉重的地质采样设备,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峡谷间跋涉。他们用雷达探测冰层下的地质结构,采集不同深度的冰芯样本,试图破译气候变化的千年密码。这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工作者,正以热血与智慧,在人迹罕至的极寒之地,谱写着地球演化的隐秘篇章。
作为这段文字的标题,最恰当的是______
A.《雪域探秘:年轻科考队的5000米冰原征程》
B.《冰川下的密码:地质采样技术新突破》
C.《极地夜话:科考帐篷里的数据分析》
D.《古生物化石:气候变化的千年见证》
7、①从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到敦煌壁画中飘逸的飞天形象,中华民族对浩瀚苍穹的向往早已融入文明基因。
②当“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土壤样本时,实验室里年轻科研人员的目光,正与千年之前仰望星空的古人遥相呼应。
③这种向往在当代延续。
④那些刻在甲骨上的星象记录、写在竹简里的天文观测,早已在千年时光中凝结成永恒向往,推动着现代航天人一次次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⑤这种永恒向往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更是一个民族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对上述五句话的排序最恰当的是______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④③②①⑤
8、在戏曲舞台上,曹操脸谱的颜色一般为______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蓝色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______的名句。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D.白居易
10、下列古代诗文作品出现时代最早的是______
A.《长恨歌》 B.《水浒传》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11、下列诗句中不是送别诗的是______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下列诗句符合图片描绘场景的是______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萧军是我国著名作家,下列关于萧军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小说家之一,与萧红合称“二萧”
B.萧军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描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支游击队伍的成长
C.萧军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江上》,长篇小说《过去的年代》等
D.萧军代表作《八月的乡村》的结构是短篇连缀式,更接近生活的原型,全书响彻英雄主义的音调
14、下列选项中哪两部小说带有自传体色彩______
A.郁达夫《沉沦》
萧红《呼兰河传》
B.鲁迅《朝花夕拾》
老舍《骆驼祥子》
C.巴金《随想录》
郭沫若《屈原》
D.曹禺《原野》
张爱玲《倾城之恋》
15、下列小说中主人公是音乐家的是______
A.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B.雨果《巴黎圣母院》
C.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阅读理解,(共3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非选择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剃头铺
肖复兴
老街上,只有一家剃头铺,北平和平解放前就立在那里,没有字号,开店的姓乔,大家都叫它乔家剃头铺。
乔家有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是老大,小闺女岁数小,大闺女和我年纪差不多,她常到我们大院来玩,她叫乔秀兰。
剃头铺在老街东,临街一大间门脸房,里面放着两把理发椅子。那理发椅子,当然没法和现在的比,但在当时,用手摇几下,能往后仰,人的头和后背可以躺下去,也算够高级的了。电吹风机呼呼响着,常会吸引走在老街上的人们,透过明晃晃的玻璃窗不住往里面瞅瞅。
那时的剃头铺,不仅剃头刮脸吹风,还管掏耳朵;简单的推拿按摩,甚至小小不然的正骨手艺,剃头匠都会。这样的手艺,是招揽生意的一种招牌。人们剃一次头,顺便推拿推拿,按摩按摩,脑门、脖子、后背被捏出紫红紫红的斑点,内火出来了,舒筋活血。小小的剃头铺开了这么多年,能够在老街存活下来,自有其生存的道理,不是仅靠一把推子一把剪刀那么简单。
一般贫苦家庭都是用自家剪子给孩子剪头,叫作“盖儿头”,齐整地垂在脑袋下面,像锅盖扣在头上,没有乔家剃头铺剪出的层次。“盖儿头”就“盖儿头”吧,上中学之前,我没有去过乔家剃头铺,每月买一本新出的《少年文艺》才要一角七分钱,便觉得每月剃一次头,给乔秀兰她爸送去一角五分钱,不值。
一晃,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乔秀兰去了山西运城的农村。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姓刘的当地小伙子看上了乔秀兰。乔秀兰没看上他,她可不想找一个农民,那一辈子还不就落在这里,不就回不去北京了吗?
第一次从山西回北京探亲,乔秀兰没有想到,小伙子痴心一片,跟着坐火车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那时候,老街上的一些老店铺关张了,乔家剃头铺照常营业。这个世界再怎么闹腾,脑袋上头发不能长成乱草堆没人收拾吧?乔家剃头铺不仅不能没有,还不能小瞧,所谓老话说的:毫末技艺,顶上功夫!
小伙子勇气可嘉,一门心思,愣头愣脑地摸进了乔家剃头铺。
乔家老爷子眼瞅着来人眼生,以为是路过这里顺便剃头的,用毛巾掸掸椅子,客气地招呼他入座。
他没有坐,只是给自己鼓了鼓气,挺挺胸脯,亮亮嗓门儿,竭力学着京腔京韵,说了句:我是来找乔秀兰的。
乔家老爷子一愣,有些惊异,望望小伙子,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他:你贵姓?
小伙子想,乔秀兰是北京知青,还是高中生,有文化,自己也得显得有文化点儿,不能露怯,便自作聪明答道:我姓“文刀”。
乔家老爷子听出来这家伙是哪儿来的,更猜出来他跑来找自己闺女的企图了,再一听这样酸文假醋的回答,气不打一处来,冲他说道:行啦吧,你还姓“文刀”呢,一口山西老陈醋的味儿,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
得,小伙子来了个大窝脖儿,只好悻悻地离开剃头铺。乔家剃头铺,因这段经历,多了一段传奇,成为老街街坊茶余饭后磨牙的谈资。有好事的街坊来剃头铺剃头时,故意逗闷子,问乔秀兰的父亲一句:您家的那位“文刀”姑爷最近怎么样了?
乔家老爷子做梦也没有想到,时过境迁之后,水转山不转,乔秀兰最后找的对象,还是本村的一个农民,他们很快结婚,双双来到北京,走进乔家剃头铺,让剃头铺多了一份喜兴,也多了一份惊愕。
20世纪80年代末,乔家老爷子去世,开业半个世纪的乔家剃头铺关张。几年之后,剃头铺拆迁,获三百万元的拆迁款。这时候,乔家只有长子在北京。乔秀兰想,这么多年,自己和妹妹插队在外地,父母都是靠哥哥悉心照顾,一直到料理父母的后事,辛辛苦苦,这笔拆迁款自然应该交到他的手里。
但是,哥哥并不想独自占用这笔拆迁款。他和两个妹妹,都是父亲的孩子,自己怎么可以独吞呢?他觉得那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两个妹妹,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哥哥把两个妹妹叫到北京,把这三百万元分成三份,兄妹三人,每人一百万元。
乔秀兰坚决不要。自己现在在山西生活很好,不缺钱花。
哥哥不听她的话,坚决把这一百万元交给了乔秀兰。
乔家剃头铺,最后这样的结局,让老街的街坊们叹为观止,都夸乔家大哥的为人和心地。当然,也夸乔家老爷子养的孩子,个个孝顺善良。大家知道,因为拆迁,为钱为房子,家里几个孩子,亲情不顾,猪脑子打出了狗脑子的,有的是。
哥哥曾经劝乔秀兰,还是落叶归根回北京好。有这一百万元,回北京,买一套房子也够了。
乔秀兰没听哥哥的劝,回到山西,当机立断,立马儿在运城县城买了一处房子。20世纪90年代初,运城县城最好的房子一平方米只要一千两百元。在当时,这一百万元,不是个小数目,乔秀兰买了一处大房子!
乔秀兰全家从村里搬到县城,很快,全家的农村户口因购房而转为城市户口。她和丈夫在县城也找到了正式的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让人好生羡慕嫉妒恨。
如今,乔秀兰和丈夫早已经退休,守在运城县城的大房子里,安度晚年。她最关心的事情,或者说她最乐呵的事情是,只要有北京知青到了运城,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要把他们请到她家里住几天,一起坐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聊聊天,怀怀旧,吃吃过油肉和刀削面,喝喝竹叶青或汾酒,顺便显摆一下她得意而骄傲的大房子里的幸福生活。
她也请哥哥到家里看看,但是,哥哥老了,不愿意动了。
如今,老街西半部拆迁改造一新。东半部始终没有太大的动静。乔家剃头铺像茯苓夹饼一样,挤在东西两侧破旧的房子之间,越发显得老态龙钟。除了老街坊还能认出它来,过往的人们早不知道有关它的天宝往事了。
偶尔,哥哥会过来看看。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人们被电吹风吸引走进乔家剃头铺,主要是为享受推拿按摩的服务
B.“盖儿头”的发型说明老北京市民普遍追求简洁、实用的审美风格
C.乔家三个子女平分拆迁款的行为,展现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延续
D.乔家剃头铺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它的兴衰也象征了乔家兄妹的命运起伏
17、下列关于文中山西小伙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山西小伙子自称姓“文刀”,体现出对文化身份的刻意追求
B.乔家老爷子讽刺他“山西老陈醋”的乡音,是出于对地域的歧视
C.街坊用“文刀姑爷”调侃乔家老爷子,侧面反映剃头铺的市井烟火气
D.他的追求失败与乔秀兰最终的婚姻选择形成反讽性呼应
18、文章通过乔秀兰的经历,主要表达的主题是______
A.城乡差异导致的身份认同困境,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被动选择
B.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衰落,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C.时代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适应,以及亲情、乡情的永恒价值
D.知青返乡潮的社会现象,批判“落叶归根”观念的局限性
19、哥哥在文章中的相关描写并不多,但是有重要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0、“乔家剃头铺像茯苓夹饼—样,挤在东西两侧破旧的房子之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立主脑
(清)李渔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对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如一部《琵琶》,止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止为“重婚牛府”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二亲之遭凶,五娘之尽孝,拐儿之骗财匿书,张大公之疏财仗义,皆由于此。是“重婚牛府”四字,即作《琵琶记》之主脑也。一部《西厢》,止为张君瑞一人,而张君瑞一人,又止为“白马解围”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夫人之许婚,张生之望配,红娘之勇于作合,莺莺之敢于失身,与郑恒之力争原配而不得,皆由于此。是“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无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此语未经提破,故犯者孔多,而今而后,吾知鲜矣。
(有删改)
2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究竟俱属陪宾
陪宾:陪客
B.究竟具属衍文
衍文:多余的文字
C.则不愧传奇之目
目:名目、称谓
D.故犯者孔多
孔多:人名
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茫然无绪,观众悄然无声,难怪一些梨园行家都不演出这样的剧本
B.作者茫然无绪,观众悄然无声,不要责怪一些梨园行家不演出这样的剧本
C.作者悄然无声,观众茫然无绪,不要责怪一些梨园行家不演出这样的剧本
D.作者茫然无绪,观众悄然无声,难怪一些梨园行家看见这样的剧本就走过来
23、下列选项中,对“主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主脑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本意,关系到文章的主旨
B.主脑往往体现为一人一事,关系到文章的线索
C.其他的人与事,往往能对主脑起陪衬作用
D.如果只是为一事而作,不是为一人而作,作品就会显得散乱破碎
24、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有何作用?
25、读完短文,你对“立主脑”有什么感悟?
三、古诗词鉴赏,(共15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26、用自己的语言将首联的景象描写出来。
27、赏析颔联使用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效果。
28、是否可以将尾联的“愁”字改为“闲”字?请简要分析。
四、作文,(共90分。)
29、请根据以下材料,以××大学校团委的名义写一篇欢迎词。
王强等五位同学代表参加“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得金奖,载誉归来。学校拟办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并给全体新生全程直播。
要求:(1)字数300左右;
(2)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语言得体;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信息,如涉及村镇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30、有的人说,别人的评价让我好累。
有的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的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有的人说,冷静下来想想其他人的意见,有时对我们很有帮助。
人成长的过程中,别人的评价对我们至关重要。
阅读以上材料,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