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美国学者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认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从头到尾都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
A、交往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B、教育方针和政策
C、社会本位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型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C、文化整理功能
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5.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A、学区制
B、中央集权制
C、地方分权制
D、混合制
6.学生,尤其是少年儿童往往以教师为楷模,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专业性
7.现代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以( )为中心。
A、课堂
B、教师
C、学校
D、学生
8.下列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课程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C、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D、加强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0.小李同学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道德规范,但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他没能拒绝诱惑,从而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小李同学( )。
A、道德意志薄弱
B、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
C、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11.初二(5)班已形成班级干部核心,班级关系和谐,能按学校要求主动积极地开展班级工作。这说明初二(5)班的班级管理已进入( )。
A、班主任导管阶段
B、师生共管阶段
C、学生自律阶段
D、师生相互协调阶段
12.人在知觉过程中,能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进行概括,给予说明。这表明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3.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开始对生疏的工作熟悉并产生兴趣,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对这项工作继续保持注意。这时,人的注意属于( )。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词逻辑记忆
D、情绪记忆
15.某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探求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这是在对学生的( )进行训练。
A、求同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6.学生掌握了汉语语法后,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出现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干扰。这属于( )现象。
A、负迁移
B、正迁移
C、近迁移
D、纵向迁移
17.人们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会有强烈的热情,也会因为自己的认识违背了事实而感到羞愧。这些都是( )的体现。
A、心境
B、心情
C、理智感
D、应激
18.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这说明其意志具有( )。
A、果断性品质
B、独断性品质
C、坚韧性品质
D、自制性品质
19.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假设检验得出钟摆的速度仅与绳子的长度有关,与重量、释放的高度及所受推力无关这一普遍法则,那么其认知发展处在( )。
A、前运算阶段(2-7岁)
B、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0.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当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其年龄阶段为( )。
A、零岁至一岁半
B、一岁半至三岁
C、三岁至六岁
D、十二岁至十八岁
21.心理学家( )认为人类大量的社会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习得。
A、斯金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布鲁纳
22.如果个体能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那么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在(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相对功利取向水平
23.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是( )。
A、韩愈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4.师德对教师的行为起着( )作用。
A、监督与检查
B、影响与促进
C、丰富和完善
D、规范与评价
25.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这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6.一个教师能否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与他的( )有着密切关系。
A、职业道德水平
B、学历水平
C、人格特质
D、教育威信
27.师生关系是( )。
A、师道尊严的关系
B、授权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8.既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又是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表现形式的道德范畴是( )。
A、教育爱心
B、教育良心
C、教育公正
D、教育威信
29.年轻的王老师为了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经常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交谈。有一天,一个学生对他说:“老师,我来这个班级这么久了,您是第一个了解和关心我生活的人,谢谢您!”这说明( )是师德的灵魂。
A、教书育人
B、终身学习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30.李老师发现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每天忙个不停,工资却不高。他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开始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此外,学生也向学校反映经常找不到老师,有问题也无法请教。对李老师的这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老师违背了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
B、国家实行按劳分配,拿多少工资做多少事,没理由要求教师无私奉献
C、李老师这种人违背了教师底线,像他这种人就应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
D、李老师没错,教师也是人,也要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不可能一心扑在教育
31.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教师( )。
A、依法执教
B、廉洁从教
C、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
32.关于在危险发生时,教师具有保护学生安全职责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也是人,发生危险第一时间自己逃走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
B、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发生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全是不道德的
C、法律规定教师有保护学生安全的义务和责任
D、作为一名教师,应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安全,临危逃脱的教师未尽到教师的责任
33.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这就要求教师( )。
A、要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B、对学生的教育根据其表现,可以时松时紧
C、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教育
D、可以采取惩罚的教育方式
34.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对教师在理想层面的要求。
A、教书育人
B、爱国守法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35.爱国守法对教师在操作层面的要求是( )。
A、不得敷衍塞责
B、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C、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D、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36.师德修养要把教师的品质修炼与( )结合起来。
A、仪表修饰
B、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D、言谈举止
37.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这体现的原则是( )。
A、方向性原则
B、国家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38.初一学生张某因受社会不良人士教唆,参与了盗窃活动,因不满14周岁,公安机关批评了张某并通知了其家长。学校获知后,以影响学校声誉为由责令张某转学或退学。学校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管理处分学生的权利
B、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C、合法,有利于维护校纪校规
D、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管理责任
C、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40.某初中让初二部分学生停课去担任某公司大型商演的礼仪,公司给学校一定经济回报。学校的做法( )。
A、正确,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B、正确,学校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41.教师李某信仰宗教,为了鼓励他人也信仰宗教,在办公室公开向其他老师传教,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李某的做法( )。
A、正确,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正确,他没有向学生传教
C、不正确,他可以私下传教
D、不正确,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 )。
A、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B、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C、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43.某校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教师事先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和纪律,学生王某(11岁)对教师的强调置之不理,自行攀爬公园内标有“禁止攀爬”告示的假山,结果导致骨折。王某的骨折应该由( )。
A、学校负责,因为教师没有尽到管理职责
B、王某负责,因为他违反了纪律
C、学校负责,因为是学校组织的活动
D、学校和王某共同负责
44.某初中教师张某,课间休息时在楼道吸烟。张老师的行为( )。
A、正确,课间休息属于私人活动时间
B、正确,教师又没在教室吸烟
C、不正确,教师不能在学生活动的场所吸烟
D、不正确,教师只能在办公室吸烟
45.农村教师黄某在课堂上使用本地方言进行教学。黄某的行为( )。
A、合法,都是农村学生,用方言讲课更容易与学生沟通
B、合法,只要教学效果好,无所谓哪种方言
C、不合法,违反了教师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定
D、不合法,教师应该使用普通话
46.张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满,在教研会上公开质疑。学校以扰乱教学秩序为由给予他警告处分,并扣押一个月工资。张老师对学校此种行为不满,准备提出申诉,他应该找哪个部门?( )
A、学校纪委
B、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
D、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47.某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经过学生家长同意,将班级整合,划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该学校的这种做法( )。
A、正确,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B、正确,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C、错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D、错误,每个班的教育资源应当均等
48.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学校
B、人民政府
C、家长
D、社区
4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受到人身伤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负什么责任?( )
A、过错推定责任
B、过错责任
C、非过错责任
D、公平责任
50.因为小明和同学在课上窃窃私语,老师让他站着听课一天。老师的这一做法( )。
A、正确,教师有教育教学权
B、正确,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管理学生
C、错误,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D、错误,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1.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有( )。
A、环境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政治教育
E、法制教育
52.以下心理现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需要
D、记忆
E、思维
53.下列教师的做法中哪些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A、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架
B、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C、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前面
D、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E、教学只需要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54.下列观点符合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是( )。
A、教师要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B、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意义的接受学习
C、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D、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E、学习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5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包括( )。
A、教书育人
B、教育人道主义
C、爱岗敬业
D、依法执教
E、为人师表
5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 )。
A、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
B、陶冶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
C、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
D、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和习惯
E、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
57.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就产生时间而言,道德产生在先,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在后
B、就适用范围而言,道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有专业适用性
C、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D、就发展而言,两者都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
E、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58.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需为学生负起的职责包括( )。
A、教育职责
B、保护职责
C、监护职责
D、组织职责
E、管理职责
59.发生学生人身事故时,学校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有( )。
A、学校校舍的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B、学校发放的药品、食品、饮品等不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标准
C、学校明知教师身患疾病,不能继续担负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未采取相关措施
D、学生有异常体质,未告知学校和教师
E、学生自伤
60.以下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的情形有( )。
A、因故意犯罪曾被判处有期徒刑的
B、未达到学历要求
C、有重大身体疾病
D、曾有严重的精神病史
E、被剥夺政治权利
三、论述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论述。(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1.有些学生即使遇到困难或挑战也会坚持努力学习,而有些学生虽然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却不能努力地学习,这些现象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有关。请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谈谈如果你是一名中学教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如何遵循这些规律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
(一)
王老师在教《再别康桥》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告别母校时的感想,题目却用了‘再别’而不是‘告别’。这是否文不对题?题目是否该改一改?”王老师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活跃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肯定“再别康桥”这个题目不能改,整首诗虽没明显体现出“再别”,但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因物是人非有感而发的诗篇。“再别”一词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无尽的留恋之情。至此,疑惑释然,情理并露,该课在学生们的争辩声中顺利结束。
63.
(1)请结合案例分析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
(2)请结合案例分析王老师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