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 国考 > 面试 >

2018国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3月8日)

 2023-01-21 15:39:51   爱真题   226 

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听取质检工作汇报时提出,质检部门要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质检总局通过多方考察研究,借鉴目前供应港澳和出口日韩食品取得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同线同标同质”的工程,希望将此做法逐步复制到其他产品上,以带动国内产业整体提质升级。

“同线同标同质”,就是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从而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具体而言,“同线”,是指出口和内销食品、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如相同的种养殖基地、水果包装厂和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线等,按照出口食品、农产品的相同生产体系生产。“同标”,是指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出口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标“就高不就低”。“同质”,是指出口和内销的食品、农产品实现相同的质量水平。

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三同”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引导消费回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因此,“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对促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内消费者信心有着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事实上,在消费市场上,关于"国产的东西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日本花150元人民币/斤的高价买的大米是中国产的,日本市场上标着日本产的蜂蜜原来是中国产的……这些鲜活的例子不胜枚举。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行业似乎成了“惯例”。究其原因,虽然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这些企业多为代工型企业,在国内没有自主品牌(或不知名),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不适应国内市场环境,优质但不优价。

出口转内销,企业销售渠道转型变革,开通新市场,是我国出口企业完成两条腿走路的必然趋势,但这过程却不顺畅,还将面临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一是恶性竞争激烈。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尚未形成完整的基于风险分析链条式的全过程监管,另外出口企业为了满足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需要,通常在设施、设备、人才和管理上投入较大,故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市场低质低价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二是品牌建设难度大。出口食品企业多数为加工贸易型企业,大多缺少自主品牌,或其品牌国内消费者缺乏认知,一些品质一流、国外市场认可度高的出口食品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小。此外,加工贸易型企业生产产品的型号、款式和规格等都由外商提供,容易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三是销售无平台。受国内市场营销模式、竞争方式的影响,长期打拼国际市场的食品出口企业缺少营销人才和内销经验,对于内销市场难以驾轻就熟。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过程中,自建品牌的推广费用以及进驻卖场的成本过高,市场上目前缺乏免费的推广平台,碍于成本问题,很多企业意兴阑珊。四是信用环境不佳。出口企业受益于相对健全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企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更容易得到保护。但国内目前贸易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中间商多,回扣、返点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屡禁不止,同时还存在收款周期长、拖欠货款等情况,使供货方资金周转困难,加之内外贸在结算方式、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使出口企业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涉足国内市场。

材料三:

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部门组织开展“三同产品进万家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逐步扩大“三同”实施范围,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扩大中高端质量供给,增加消费者的获得感,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目前,“三同”工程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促进质量提升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示范作用初步显现。截止2017年7月底,全国已有1971家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的7800种产品达到“三同”要求并通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消费者和市场公示;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帮扶力度大,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成立739个工作组,为企业提供培训498场次,参训人员累计达33876人次。现在全国已有超过1000家门店标示销售“三同”产品,天猫、京东等62家电商设立销售专区,并且实施范围也已由单一食品扩大到农产品、航空配餐和宠物食品等领域。

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将继续推进“三同”工程,并在更大范围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加强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建立质量认证全过程追溯机制;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第1题:

 有人说: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请结合质量强国战略谈谈对此看法。 

第2题:

摸排企业在出口环节遇到的问题及“三同”工程实施的情况,请展开相关调查?

第3题:

“三同”产品进超市,但是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参加,说这是政绩工程,对企业帮助不大;还说检验检疫不能承担产品的入场费用,请问你会怎么劝说,请现场进行模拟。

第4题:

你是“三同”工程的推广人,有媒体来采访“三同”进万家活动,请现场起立请给各位媒体介绍一下。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中的政策类题目。我们要结合“质量强国战略”谈谈对内销外销这一困境的认知程度。如果内外有别影响不大,那么就可以对现状做分析,而如果内外有别对当前产品销售影响巨大,就需要该政策的执行、引导,让该政策持续发力甚至加大马力,达到目的。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

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由此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质量稍差的产品反而会留下给内部人使用?虽然听起来奇怪,但确实是国内一些行业的“惯例”;有的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品质“内外有别”屡见不鲜。让人感到气愤的同时也相当的无奈。无奈的同时可以将原因危害逐一分析。

审题点2:“结合质量强国战略谈看法”

质量强国战略即:“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提高商品质量的决心和魄力,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能看出我国已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立场鲜明表达对内外有别的态度,同时探讨产生的根源,并将可能产生的危害阐明,最后提出依托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议。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看到当前我国产品销售的现状: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不禁让我感到震惊气愤,同时深表无奈。确实这已经成为某些行业的“惯例”,两套标准、两套生产线。也屡屡能看到贴有国外品牌的商品标注“中国制造”字眼。

这些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一,消费分层,差别明显。国外月亮比较圆,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造成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外产品。而由于国内更多的还是经济处于中下层的人士,经济约束使其更多的还是在国内购买产品。

第二,品牌难建,成本过高。从产品生产出来到被消费者认可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太长,投入太高,并且无法在短期内回收成本,造成了中国品牌匮乏的局面。好的就向国外销售,质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就内销。

第三,两套标准,规范不明。对于出口国外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存在两套标准,国内外的要求不甚相同。

如果任由上述情况发生、发展,会使国人对国内产品失去信心,国内产品由于消费不足转而国外生产,进而恶性循环,使企业发展受阻,更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维护。

为了更好的打破“一流外销、二流内销”的局面,我们国家也是积极应对,推行“质量强国”战略,展现了国家的魄力和决心。

第一,理念更新,充满信心。媒体应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比如微博热门话题《我心中的国产品牌》,拍摄国产品牌的宣传片,使民众从心里认同国内自有品牌。

第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国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加大对于产品创新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补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其生产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保证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同样拥有高品质。

第三,加强监管,整治秩序。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巡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向民众公示当前产品的相关信息。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不合法的情况,严厉治理和整顿,维护好市场的秩序,创造天朗气清的营商环境。

第四,国际接轨,统一标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沟通与协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完善相关标准并规范流程,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可以看出我们应对机遇与挑战的顺势而为,相信借助国家的形势和发展的东风,未来的营商环境与贸易往来必将呈现一番新的图景。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

  --   -- 下载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