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有人说,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人说需要创新,在工作中要不求无过,但求有功,你如何理解?
第2题:
单位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安排不同的工作给你,你怎么办?
第3题:
组织一次调查,对工作的满意度,做到真实,还要没有消极影响,怎么组织?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中的态度观点题,从题干两个“有人说”,可以看出是一道双观点的题目,有人认为,不求有功劳但是不出错,另一个人认为,需要创新,工作不要计较出错,要能有成就。那么答题时可以选择其中一方认同其观点,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第三种观点,然后可以利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并结合观点谈一些启示。下面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审题点1:“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句话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来看,“不求有功”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只要不出错就好。但是第二个部分“无过”确也体现了一种严谨的工作方式,要想一直无过,就必须一直小心谨慎。
审题点2:“需要创新,在工作不求无过,但求有功”
这个观点也可以拆分成为两部分,认为工作“需要创新”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创新意识,是对工作积极的表现。但是求功不怕过,则体现了工作中贪功冒进,也是不可取的。
审题点3:“你如何理解”
问法是要谈个人的看法,可以支持一方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对于这种每一个观点都有对有错的双观点题目,更好的答法是将两个观点好的部分结合辩证的论证,例如:两个观点都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也有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然后对自己的赞同的观点,论证自己为什么要认同,反之亦然,例如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个观点,我们赞同“但求无过”的观点,说明体现的严谨的重要性,然后可以举例大国工匠严谨的精神来佐证观点。还可以反对“不求有功”这种消极的观点,可以举例一些懒作为不作为的贪官污吏等等。
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的作答思路是:第一,亮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把二者结合来看;第二,依次分析两个观点;第三,结合自身,应该如何落实。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题目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都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我们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做到有功且无过,兼顾两方面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第一种观点里,“但求无过”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追求无过,体现了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只有谨慎才能做好每一件小事,故宫修表师王津几十年如一日,对每一个古董钟的零件都仔细修复,甚至青铜斑点、颜色都准确到位,调一个颜色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个星期,以这样的匠人精神让这些精美的古董钟重现在世人面前。但是“不求有功”却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方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把现有的工作敷衍了事,不追求进步,结果是害人害己。《人民的名义》中区委书记孙连成懒政、弊政,认为只要不出错就得过且过,受到了上级部门和人民的一致斥责。
而第二种观点认为需要创新精神,我是十分认同的,创新是我们所倡导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换一种思维,运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和技巧,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但求有功”体现的是大胆追求创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在改革的路上,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现在税务窗口开通了“互联网+税务”的办税新方式,实现了网上办公,让办事群众只跑一次甚至不用跑腿,就是一种造福百姓的创新方式。但是反观“不求无过”,就显得工作中有些贪功冒进了。大跃进时期,一些干部就是急功冒进,不顾自然规律科学规律,虚报粮食钢铁产量,上级部门得不到真实数据,无法正确判断,最终造成了大饥荒。
结合这两种观点,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应该既有创新,追求有功,又应该谨慎,做到无过。港珠澳大桥团队就是这样一群创新又谨慎的工作者,从构想到通车历经了40年,获得了1000多项专利,但是同时扎扎实实的架好每一根钢筋,铺好每一寸桥面,每一颗螺丝钉都严丝合缝,创造了世界奇迹。
所以对于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向港珠澳大桥的工作者们学习,一方面知悉各项业务,通过不断学习工作手册、规章制度,熟悉单位业务,在平时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都谨慎的做好,做到“无过”;另一方面,又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创新,把从网上看到、工作中想到的一些创新的方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事务中,提高自己的效率,造福更多的群众,做到“有功”,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也更能体现我的价值。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