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 事业单位 > 山东 > 面试 >

2020山东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农业农村局)

 2023-09-24 16:36:04   爱真题   619 

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2题: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请你谈谈对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看法?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道题属于态度观点题。对于古语谈看法,可以先将古语翻译为现代语言,阐明古文的含义并指出其实质,这两句古语的核心在于 “淡泊”与“宁静”。所以可以在分析时着重分析这两者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落实行动。下面结合题干进行具体分析。

审题点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处给出需要理解的古语,这句话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题目中出现古语可以用逐字解读、词语联想的方式先将其翻译成现代文。“淡泊”联系“淡泊名利”,即看轻名利,“明志”即明确志向。“宁静”可理解为不被外物打扰,即保有内心的纯粹,“致”为到达,“远”即远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看淡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专注于内心的纯粹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在开篇可以翻译这句话的含义,并对这句话表示高度赞同。

提出总观点之后,需要深入分析其内涵。因两句话对仗工整,可以用切片法对二者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分析第一句,可以思考淡泊名利就不会被名利支配,守住初心实现理想,同时淡泊名利的人都不会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论证时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不慕名利与贪慕名利的典型事例,也可以用总书记关于奉献的讲话及具有奉献精神的榜样举例论证。分析第二句,思考排除外界干扰,心无旁骛对于实现目标的意义。论证时可以举在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典型事例以及从个人、国家等不同角度,论述选定自己道路不被影响的例子加以佐证。

审题点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综合分析题常规设问方式。分析之后,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从思想和行动两个角度谈如何落实,在思想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典型、领会精神内涵的方式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行动上,坚守原则摒弃诱惑,向着目标坚定前行。

综合以上分析,本道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解释古语含义,对其深表赞同;其次,从有利于坚守初心理想,实现更高价值的角度分析淡泊名利的意义;再次,从抵制诱惑、排除干扰的角度分析宁静致远的内涵;最后,从树立正确名利观,心无旁骛践行目标的角度抓落实。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思是不看淡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保持内心的纯粹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其实质意在说明淡泊名利与心无旁骛的重要性,值得每个人深思并加以实践。

首先,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的是只有看淡名利才能树立远大志向。看淡名利,才能在面对金钱、权力诱惑时坚守原则初心不动摇。正是因为淡泊名利,才有了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才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总书记教导我们“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想当官”、号召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都是说明看淡名利对于做一名好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反之,一些大搞形式主义、钱权交易的官员,将名利作为人生的追求,就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失去本心与原则,成为名利的奴隶,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其次,非宁静无以致远,讲的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纯粹,摒弃外界干扰十分重要。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外界的纷纷扰扰,甚至是利益诱惑,只有心无旁骛,才能向着目标坚定进发。小到个人,比如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在分管工业园区项目期间,即使有项目方的负责人找到他,想“走后门”,他也能够做到保持内心的纯粹,拒绝诱惑,一心只为项目更好地开工建设、造福百姓;大到国家,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糖衣炮弹的诱惑或是大国威胁论的污蔑,我们伟大的祖国一直不畏挑战,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才能依靠制度优势取得今天的发展硕果。而这些都是心无旁骛最终实现理想的最好证明。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在工作中积极付诸实践。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学习好干部廖俊波、焦裕禄等先进代表的事迹精神,要看淡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奉献社会的目标理想。

另一方面,守住初心坚定前行。依据目标制定规划,按部就班踏实完成,批判性地接受外界声音,面对诱惑坚定理想,遇到违反原则的问题要坚决说不,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

  --   -- 下载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