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秉持( )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A、人类命运共同体
B、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C、集中力量办大事
D、团结合作共同抗疫
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警告我们( )。
A、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B、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C、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D、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
3.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这一观点 所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4.强调教育研究应当揭示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积极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策略的观点属于( )。
A、批判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实用教育学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A、审美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6.学生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
A、酝酿期
B、最近发展区
C、同化和顺应
D、感知运动阶段
7.在外部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动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社会环境
B、家庭背景
C、遗传素质
D、个体主观能动性
8.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作(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9.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是( )。
A、中介力量
B、控制力量
C、驱动力量
D、改变力量
10.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
A、测量道德发展的外在形式
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测量道德发展的认同水平
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体系
1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何一种方法使其中任何一个人变成任何一种人物。”这种儿童发展观属于( )。
A、内发论
B、辐合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人类智能具有多样性
C、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13.进入高中后,李明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李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生理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4.下列属于元认知的案例是( )。
A、某考生高考结束后,准确地预测出自己的分数是630分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学生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5.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语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16.张老师在教研活动课上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要注意学生学习应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由此可知,这位老师可能更支持( )。
A、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7.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被称为( )。
A、课程目标
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18.“呈现基本情况一随机进入学习一思维发展训练一小组协作学习一学习效果评估”。该教学模式属于( )。
A、随机进入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探究式教学
19.李老师刚入职一周,为避免自己紧张,他总是在上课前写好教案,并在课堂上严格按照自己的教案来上课。李老师的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为( )。
A、多元化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创生取向
D、忠实取向
2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时,应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其言,观其行”。这主要是为了( )。
A、准确把握教学实际,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B、得到及时的反馈,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C、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决定作用
D、加大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1.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课内是课外的深化和提升,课内与课外结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B、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
C、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2.许多教学研究被设计来检测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这类研究中,被研究的教学方法,构成了一个( )。
A、常量
B、量表
C、变量
D、研究假设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明确教师的( )。
A、教育处罚权
B、教育惩罚权
C、教育惩戒权
D、教育处理权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教书育人
C、传播实验技能
D、为人师表
25.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27.简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一)
放学路上,你听见一群同学议论:在疫情阻击战中,医护人员职业太辛苦,工作太危险,我将来肯定不会去学医。
28.问题:假如你是这群学生的班主任,你将怎样引领班级舆论?
(二)
2020年,某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陈老师执教的一节课,情景导入新颖,环节流畅,学生参与度高,问题预设抽丝剥茧,步步深入。最后,专家点评说:“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是完美,最大的缺点是太完美。”
29.问题:请从预设和生成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专家点评的理解。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其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个学科课程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
请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论述应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