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______。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D.竞争情境
2、一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是______。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______。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开始和结尾部分
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_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自律水平
5、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______。
A.3岁
B.6岁
C.9岁
D.12岁
6、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看法,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时所表现出的是______。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学科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7、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______。
A.内部学习动机
B.认知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8、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______。
A.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
B.获奖情况
C.教师评语
D.学生作品
9、为了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放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______记忆策略的运用。
A.计划和监校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0、“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反映的是品德心理结构的______。
A.统一性
B.矛盾性
C.独立性
D.兼容性
11、教师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
A.衣着整洁
B.举止端庄
C.言行一致
D.个人魅力
12、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A.各科教学
B.政治课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3、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4、在中国教育史上,认为人性本恶,教育需要“化性起伪”的教育家是人中______。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5、教学改革的核心是______。
A.更新教学观念
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C.实施个别教学
D.改革教学内容
1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A.实际锻炼法
B.指导自我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1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有较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须具有______。
A.选择性
B.差异性
C.变通性
D.整体性
18、在英语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两篇英语短文”的课后作业任务,从教育目标分类角度看,该作业属于______。
A.理解目标
B.分析目标
C.综合目标
D.评价目标
19、两行知在解释“师范”一词时,将其解释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表明教师劳动______。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2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龄学生中,较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实践法
D.作业法
21、在我国要担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前提条件是必须______。
A.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B.获得相应的教师职称
C.和学校签订聘任合同
D.参加相应教师岗前培训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______。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经济青任
D.行政责任
23、某寄宿学校在接送学生途中,校车司机曾留出十分钟供学生上厕所和休息,但时间到点之后没有清点人数而直接开走,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请问,谁应对王某所受伤害负责______。
A.某寄宿学校
B.校车司机
C.王某自己
D.校车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24、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______。
A.隶属型
B.平权型
C.调整性
D.保护性
25、王某担任某县高三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的服务期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______。
A.当地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当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26、教师对学生的救助不力,属于______。
A.侵犯学生的生命权
B.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C.侵犯学生的身体权
D.不作为选法侵权
27、依法治国的前提是______。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______。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D.拘捕
29、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种行为进行处分或者解聘?______
A.组织交班费
B.组织开展校外活动,一学生路上撞车,经抢救无效死亡
C.强制搜身,想知道学生是不是偷了东西,经教育屡次不改的
D.与同事不和
30、教职工代表大会人员组成中,教师代表一般应占______左右。
A.40%
B.50%
C.60%
D.70%
二、多选题
31、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______。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E.考试
32、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E.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33、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D.编写教学活动计划
E.准备教具
3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______。
A.天文
B.修辞
C.文法
D.辩证法
E.数学
35、教师以下行为可以认定为体罚的是______。
A.老师要求学生当天之内动须掌握广播体操全部动作
B.学生上课看小说,老师待其撕毁
C.学生在午休时间讲话被老发现,老师令其到学校操场跑20圈
D.学生在教室发生轻微肢体冲突,老师让写完检讨才能回教室
E.学生上课打睡,老师让其站着听
三、材料分析题
36、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找她谈了一次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看四张妇女的化妆像,然后要大家评论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简单!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阂;青少年应有自然美,过分地化妆会掩盖住你脸上的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你是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呀!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试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次谈话加以分析。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