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你是一个新社区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互相都很陌生,有些活动大家也不愿意参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第2题:
领导安排你协助小张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最后任务没有完成,领导批评了你,你会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一道特殊设问的社会现象题目。本题的核心话题为“新社区居民之间不熟悉”这一现象。本题中“陌生”、“不愿意”等词提示了该现象是一个负面现象,那我们可以按照负面现象“否定表态—分析危害或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你是一个新社区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互相都很陌生,有些活动大家也不愿意参加”
这句话交代了“你”的身份和现象。新社区的居民毕竟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聚集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区域生活,难免有些陌生感。但是,居民之间“都很陌生”,而且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显然是很棘手的。设定的身份是“新社区的工作人员”,那么我就需要做好工作,让社区居民尽快融入到新社区之中。
审题点2:“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从设问来看,此题属于特殊问法。与常规的“怎么看、怎么认为”等问法不同,但是我们细想一下,“看法”即是“提观点和重分析”的部分,“建议”即是“抓落实”的部分,因此,和常规问法并无区别。那我们可以按照负面社会现象“否定表态—分析危害—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梳理答案。首先,既然是负面现象,那么我就可以做出否定表态。其次,分析危害。我们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来分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锁定“我”和“社区居民”两个主体。另外,无论是我,还是社区居民,都是新社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确定“社区”这一主体。其一,对社区居民而言,大家不愿意参加活动,越不愿意参加活动大家之间越难以熟悉,居民之间很难有邻里情分,那么一旦发生邻里矛盾,相互之间很难包容;其二,对“我”来说,大家都不熟悉,不参加活动,不利于我的工作开展;其三,对社区来说,如果大家不愿意参加活动,那么就会限制社区的基层治理作用。再次,提出解决对策,那我们可以按照流程法找到解决对策,其一,既然大家对新社区还没有认同感,那么就需要了解症结所在,提升社区意识;其二,有了社区意识之后,就需要解决大家不熟悉的问题,搭建沟通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其三,引导、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实现社区居民自治。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首先,表明观点,事情棘手,亟待解决;其次,从我、社区居民、社区作用三方面阐明危害所在;接下来,提出解决对策,从调查了解情况、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参与社区事务三方面提出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建社区应运而生。新建社区居民能否尽快融入其中,关系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因此,出现新建社区居民之间不熟悉、参加活动意愿不高的情况,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是非常着急的、情况也很棘手。如果不能尽快破局,会产生一系列危害。
第一,会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建社区居民往往在生活习惯、文化风俗、认知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及时增进了解,这些差异性有时会成为引发居民间纠纷与矛盾的导火索,最终影响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
第二,会影响我开展社区工作的成效。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组织的系列活动是我和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也是我服务社区居民的重要途径,如果居民参加意愿不高,那我也很难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不能有效帮助居民解决困难。
第三,会影响基层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社区协商已经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的常态,居民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的自主性、积极性不高的话,会使得民意表达不充分,民智就很难充分集中,基层的协商民主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为了加深居民相互了解,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发挥社区治理作用,我认为需要多管齐下。
第一,调查了解症结所在。我会和其他社区工作者下沉到社区,通过对社区实地调查和走访,详细了解社区居民对于新社区邻里关系、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疑问和顾虑,听取群众意愿和需求,建立需求上报通道,把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以清单形式列出来,并分类汇总。
第二,搭建沟通交往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平台,增进了解。一方面,建立社区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宣传开展的各类活动的作用,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发起社区居民健身打卡活动,定期举行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让居民在运动中加深了解。
第三,引导参与社区事务。成立了社区协商理事会,邀请居委会代表、居民群众代表、专业人士等多方参与,构建起了“参与型”社区协商治理模式,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议事,激发居民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实效性。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