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最早提出教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是( )。
A、列宁
B、加里宁
C、凯洛夫
D、赞科夫
2.《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
A、育人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量力性
4.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康德
5.荀子一直以“五经”为教育教学内容,其中( )是荀子教育理论的核心和重点。
A、《诗》
B、《书》
C、《礼》
D、《春秋》
6.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文化
B、课堂文化
C、课程文化
D、学生文化
7.班主任按照《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提出要求,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 )。
A、行为训练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生活指导法
8.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9.下面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
A、范例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支架式教学模式
1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
1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个体性
12.教学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限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这是教育目的的( )。
A、激励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调控功能
13.从课程表现形式看,学校的校风、学风属于( )。
A、基础课程
B、隐性课程
C、地方课程
D、活动课程
14.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 )。
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D、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技巧
15.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 ),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A、思维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6.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以( )为主。
A、必修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实践课程
17.瞬时记忆编码形成主要是( )。
A、图像记忆
B、语义编码
C、言语听觉编码
D、情景编码
18.( )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的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9.( )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20.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的素养
B、学校的管理
C、国家的政策
D、学生的认识
21.以下不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是( )。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
C、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
D、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22.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健特征,这类学习是( )。
A、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有意义学习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24.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5.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26.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天赋、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而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27.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C、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评价
D、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评价
28.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导生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道尔领制
29.研究表明,能够激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A、教师的赞扬
B、父母的奖励
C、同学的钦佩
D、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3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过程性
B、开放性
C、综合性
D、问题性
3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
A、社会性
B、目的性
C、文化性
D、政治性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33.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水平
3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及( )。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再生产管理人才
C、教育再生产现代文化
D、教育再生产经济流程
35.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36.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作(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37.教师的能力素质不包括( )。
A、表达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教学能力
D、运动能力
38.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融合课程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A、寻求同学帮助
B、设置目标
C、列提纲
D、做笔记
4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 )。
A、外部指导
B、预防与促进
C、补教与矫正
D、心理治疗
4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43.“行教”是指用教师的( )教育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44.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45.在学生智力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构成认识能力主要内容的是(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46.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47.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48.“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提示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原则。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9.课程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践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50.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 )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51.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应包括( )。
A、认知领域
B、思维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情感领域
52.素质教育的任务包括( )。
A、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C、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D、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53.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思想与意识
54.根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教育的类型有( )。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家庭教育
55.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材
56.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是课程的( )。
A、忠实传递过程
B、执行过程
C、创生过程
D、开发过程
57.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包括(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个人因素
D、文化因素
58.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内容
B、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C、教育部颁发的文件
D、教学目的
5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有违反执业纪律的现象通常会受到相应处罚,一般包括( )。
A、批评
B、拘留
C、警告
D、解聘
6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 )。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选择性
6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参观教学法
D、实践活动性
62.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活动
C、政治课教学
D、共青团活动
63.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平等教育思想的是( )。
A、教学相长
B、教亦多术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64.根据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发现学习
65.教育法调整的基本法律关系主要有( )。
A、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B、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C、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
D、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66.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为什么
B、是什么
C、怎么做
D、怎么样
67.按课程设计的主体可将课程划分为(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
68.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A、使用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生成性学习
69.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包括( )。
A、人的创造性
B、人的积极性
C、人的自觉性
D、人的社会性
70.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包括( )。
A、内容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71.学制具体规定着( )。
A、学校的性质
B、学校的任务
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
7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 )。
A、尊师爱生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因材施教
73.瞬时记忆的特点是( )。
A、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B、信息保持时间极短
C、记忆容量较大,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均可被登记
D、可保持数天
74.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主要区别是( )。
A、活动对象不同
B、活动结构不同
C、活动要求不同
D、活动的目的不同
75.一节好课的标准(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