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这表明了道德与法治具有( )。
A、时效性
B、思想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2.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选项中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是( )。
①认识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
②以正确价值观为判断和选择
③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④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某教师在“青春时光”单元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填写“磨炼意志卡”,要求学生写出近期最想达成的目标。预估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自己的打算,拟采取的实际行动。这一做法体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建议是( )。
A、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B、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
C、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D、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探究学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总体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在使用信用卡购物时,它的货币职能是( )。
A、转账结算
B、一般等价物
C、价值尺度
D、流通手段
6.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某即时通讯服务,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运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说明( )。
A、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B、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导向作用
8.农民甲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乙,成为乙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甲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农民甲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坚决堵塞偷税漏税的漏洞,打击抗税行为。可见税收( )。
A、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C、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D、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10.如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方式,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购、电视购物等方式购买的商品,除五类特殊商品外均可7天无理由退货。该规定( )。
A、可保证消费者不受侵害
B、会使经营者的利益受损
C、有利于经营者诚信经营
D、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11.在我国,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表明了( )。
A、政治是由经济决定的
B、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阶级统治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D、政权建设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2.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合法言论自由的同时,禁止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媒体从事违法活动。这主要说明( )。
A、公民的政治参与都受法律保护
B、公民应该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C、政治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D、人身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13.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后多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①民意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②政府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③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近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与网民互动的频率和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做法( )。
①重视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有利于加强党风、政风、廉政等建设
③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
④说明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这是基于( )。
①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潮流
②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④国家间共同利益高于国家自身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畅所欲言,针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这主要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参与政治协商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相互监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肯定了经济决定文化
B、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C、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D、否认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性
18.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海内外华人之所以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奋斗,从文化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儿女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19.专业优势在有德者身上,就能够造福社会;专业优势在无德者手中,则可能会危害社会。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②思想道德修养制约科学文化知识作用的发挥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影响的
④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想道德的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并理解相互间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B、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2.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23.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某科学家认为,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达成共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人类幸免于难。这启示我们( )。
①要自觉尊重客观规律,通过改变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②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使主观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6.当下,人们喜欢将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行为。统称为“正能量”,这是因为正能量能够带来( )。
①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③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④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勤俭节约具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因为( )。
①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社会存在决定杜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养子女与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的,其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A、经宣告后恢复
B、自行恢复
C、经登记后恢复
D、经生父母与养父母协商同意后恢复
29.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主要是( )。
①实现人口的再生产职能
②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③教育职能
④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货币的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 )。
A、商品的买卖关系
B、占有和使用关系
C、债权债务关系
D、商品租赁关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1.道德是人类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源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又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
问题:请简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
32.课程内容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成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建议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问题:请从法律的角度解读上述课程标准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一)
下面是某教师的“生活难免有挫折”的课堂教学。
教师:播放生活中人们遇到各种挫折的图片。提间: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略。)
教师:从这组图片中我们能出来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家对待挫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生活难免有挫折。
【教学意图1】:
教师:多媒体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小时候的遭遇。分组讨论“失去双臂的刘伟,今后生活可能会怎样?”
学生:(略。)
教师:多媒体展示刘伟的照片。
学生:(略。)
教师: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对自己说:不能在挫折中倒下,要在挫折中奋起!
教师:战胜挫折是成功的奥秘所在。
教师:多媒体展示刘伟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历程。
学生:分组讨论刘伟的哪些做法使他收获了成功,并展示回答。
教师:战胜挫折、自我排解疏导、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等。
【教学意图2】:
教师:生活中的我们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呢:你能不能说一下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以及当时是怎样做的,或者现在你面临的挫折或困难以及打算怎样战胜它?
学生:(略。)
教师:课堂小结(略)。
教师:请大家自主制定“塑造一个勇于并善于战胜挫折的我”行动计划,积极采取行动。
33.问题:
(1)根据上述教学活动。写出该教师的教学意图1和教学意图2。(8分)
(2)道德与法治课应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请简析上述教学实录是如何体现价值观引导的。(12分)
(二)
某区围绕“提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评价”的主题进行了课例研究。活动前,为了掌握开课班级(22人)课堂学习评价的具体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节选):
1.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你的发言的评价哪一类比较多一些?
A.应答类
B.判断类
C.分析类
D.引导类
【结果】选“A”的7人,选“B”的1人,选“C”的5人,选“D”的9人。
2.你希望老师多给你哪一类的评价?
A.应答类B.判断类C.分析类D.引导类
【结果】选“A”的1人,选“B”的1人,选“C”的8人,选“D”的12人。
3.你认为哪一类评价对你的学习更有帮助?
A.应答类B.判断类C.分析类D.引导类
【结果】选“A”的0人,选“B”的2人,选“C”的8人,选“D”的12人。
4.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老师有没有让你们对同学的发言做过评价?
A.一直有B.经常有C.偶尔有D.没有过
【结果】选“A”的0人,选“B”的3人,选“C”的15人,选“D”的4人。
5.你认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哪一种更重要?
A.教师评价B.学生互评C.学生自评D.都重要
【结果】选“A”的0人,选“B”的0人,选“C”的0人,选“D”的22人。
注:根据评价内容,该区对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简单分类:一是应答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只做简单的应答,不做评价;二是判断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只做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不做分析;三是分析类。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或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提炼,或阐述评价的依据;四是引导类。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4.问题: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运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谈谈应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评价的实效性。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本大题26分。
(三)
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35.要求:
(1)请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6分)
(2)请根据案例教学的相关要求,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内容。(20分)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